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本文由“zhenzhu06”推荐,来自《自然指数的物理学术排名,前十有六家中国大学,谁说中国的基础科研差了?》评论区,标题为zhenzhu06添加】
居然这么多点赞的,也是醉了。我给你讲讲吧,你可以查一下这些太阳电池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我如果猜的不错,成熟应用的提出时间都至少在10年以上(10年我都觉得保守了)。那个时候中国科技是什么地位?首先你要明白,科研是富人的玩具,没钱是搞不出来科技的。其次科学应用是有滞后性的,就是说一个理论从提出到应用需要各方面配套技术理论支撑,各方面都成熟了,才好应用。好比人工智能,提出的时候大概是60年代以前(具体记不清了),一直没火。只有硬件运算能力上来了,硬件小型化实施了,5G应用了,才有了人工智能大范围应用的土壤。所以不管是诺贝尔奖,还是你说的这些电池,还是所谓“只有西方为现代科学做出贡献”,都是一样的。目前大放异彩的科技应用都是20-50年前的理论,那个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私企,也是大力投资科研的结果。我们科技投入追上来,也就是最近10年的事,所以你可以看到国内大学排名大幅上升。而且事实上也确实出了很多成果,量子通讯等等,都算是原创的。但是现在距离这些理论实际应用还有很长时间。所以,当中国的大学理工排名保持当前势头10-20年以上,也会有很多原创成果,等到20-40年后,中国人也会获得很多诺贝尔奖,50-80年后西方人就会说“中国为近代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的,有人有钱就能搞好科技。
1999年左右,杨振宁到中科大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结论是:“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当时很多人不信,但中国科技在此后2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了杨老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发表在自然指数年报上的最新评论《自然指数2022年年表:中国的研究支出得到回报》中有这么几段话。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669-0
根据今天发布的2022年自然指数年表分析,从调整后的份额变化来看,前31家增长最快的机构都在中国。在增长最快的 50 家机构中,只有 10 家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
有钱能使鬼推磨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和国际发展研究员 Miguel Lim 表示,就中国的增长而言,“这不是什么大秘密,金钱是这里的主要因素”。Lim 是中国与高等教育网络的创始召集人,该组织汇集了世界各地对中国高等教育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中国]的研究经费稳定而巨大地增长,需要时间来渗透,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开始看到的,”他补充道。
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科学政策研究员曹聪表示,中国政府在研发方面不断增长的投资(到 2021 年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4%)仍然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因素.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研究支出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 1996 年的 0.56% 稳步上升到 2018 年的 2.14%。
某些人可能连自然指数代表什么都没搞清楚就想当然的在这指点江山,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什么是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自然出版集团提供的一套衡量国家或研究机构基础科研产出的指标,是通过追踪发表在全球82种顶级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用于评估不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质量基础科研产出情况。因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学术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多寡,基本上能反映各国的基础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