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洲农业耕作制度比较

比较一下中国古代农业和欧洲古代农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在周朝就已经实行菑、新、畬的三田轮作制,而后来统治欧洲的日耳曼蛮族很长时间都实行的是最原始的撂荒制,即对一块开辟出来的农田连续耕种几年,彻底榨完地力后,就将其抛荒休耕几年,期间不管不问,等到几年之后,土壤的肥力恢复正常后,农民们再次回到这块土地,进行烧荒,然后再继续耕种。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才开始实行二圃制。即把一大块耕地分为两部分,每年只耕种其中的一块耕地,让另一块耕地处于休耕状态,然后这两块耕地每年轮换耕种,三圃制则要等到公元8世纪晚期才在欧洲普及。

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中国的三田轮作制逐渐被连作制所取代, 即在一块耕地上连续耕耘,不再休耕。这要求有很高的农业耕作技术作为保证,农业生产方式也从原来的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

从公元581年的隋唐时期开始,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再上一个台阶, 形成了以复种轮作为主导的耕作制度。中国最早的双季稻,即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稻作制度。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说明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复种制。到了隋唐以后,复种制开始普及,即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在中国长江流域形成了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的复种制。在黄河流域则形成了豆禾轮作,粮绿(肥)轮作的复种制。

欧洲农业在实行三圃制之后,曾经达到过一个农业产出高峰,但到了13世纪中期前后,西欧的人口达到高峰,而土地的开垦趋于极限。而欧洲的农业并没有向精耕细作发展,不少土地因施肥不足、使用过度和休耕不够不得不再次荒废。由于气候的日益恶劣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平均收获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因此,从14世纪初开始,饥荒和疫病接连发生,特别是1348至1350年的鼠疫流行,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死亡率约占总人口的25%。

直到17世纪,欧洲耕作制度的改进,也只是从三圃制,发展为广泛结合种植豆类的四圃、六圃或更多圃的轮作制。像中国这种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复种制,连想都不敢想。

欧洲的可耕地面积为449640亩,是中国18亿亩耕地的2.5倍,欧洲2021年有7.45亿人口,也只有中国的一半人口,但欧洲粮食依然无法自给。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也最有智慧的民族,中国人一旦在工业技术上领先,也将像农业技术一样,把欧美蛮夷远远甩在后面。

2022-06-15
国际 社会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