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布“十大发明”,攻克的是一些什么世界难题?

作者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

500

6月8日,华为在深圳召开“开拓创新视野: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并公布了在其两年一度的“十大发明”评选活动中获奖的重大发明。

华为表示,2021年,华为是中国获得授权专利最多的公司,在欧洲专利局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在美国新增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五。华为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数据为,到 2021 年年底,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量超过 20 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 11 万件,PCT 超过 6 万件。据统计,在全球专利申请人中,华为公司以 6583 项排名第一,占比 14%。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报告显示,中国在 5G 通信产业中已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全球声明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共 21 万余件,共涉及 4.7 万项专利族。其中,中国声明 1.8 万项专利族,全球占比 40%,排名第一。

华为坚持每年将 10% 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根据《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报告,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2021 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 1,427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22.4%。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8,45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华为心声社区发表了由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该纪要表示,华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树立公司的创新者形象,同时也利于公司的可持续、有质量地发展。该纪要还透露,华为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会形成垄断,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500

华为公布2021年的十大发明获奖成果,具体如下:

第一项是全新的加法神经网络。这项发明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使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下降70%,相关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汽车和电信网络。

第二项是多目标博弈算法。这项发明解决了自动驾驶里的一些关键挑战,包括城市道路人车混杂的复杂场景里的定位、感知及决策问题。这项发明解决交互场景接管难例超过70%,缩短通行时间40%,减少存储开销200倍,降低算力消耗超过85%。

第三项是光虹膜。光纤的无源特性导致其管理非常困难。这项专利通过在光纤上刻写光虹膜,并以此作为光纤的生物标签,帮助运营商加速光纤宽带部署,减少30%的资源浪费,降低20%的运营成本。

第四项是全精度浮点计算。这项发明实现了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算力融合,解决了高性能计算、AI推理等多场景的浮点计算需求,目前该发明已经在昇腾芯片中投片。

第五项是抬头显示系统。华为称,这项发明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解决了智能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的重影、眼花和眩晕问题,大幅缩减体积,同时释放计算资源,降低时延,能够让消费者看得更清晰,且成本更低。

第六项是确定性IP。这项发明实现了大规模分组网络的确定性低时延、低抖动。基于这一发明,华为发布了独家确定性IP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微秒级精度的远程工业控制。

第七项是风筝方案。这项发明能够帮助运营商在其企业客户的园区部署远程核心网或“风筝网络”,满足制造、矿业和教育等行业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第八项是BladeAAU和Massive MIMO方案。这项发明解决了室内外5G部署的关键挑战。在室外,BladeAAU能够以极简的方式部署5G网络并同时保证不同制式的网络性能最优;在室内,分布式MIMO技术可大幅提升5G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

第九项是5G Single Air。作为已纳入5G标准的技术,这项发明能够让网络使用更多共享频谱资源,把5G跨制式频谱资源的共享比例从4G时代的40%提升到90%。基于这项发明,华为实现了业界唯一的毫秒级动态频谱共享商用能力,目前该发明在全球已成功商用26局。

第十项是双活网络附属存储。这项发明实现了全球首个对称双活高端存储系统,性能两倍于业界,并能满足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扩展和业务零中断的要求。

第十一项是LinkTurbo和Hyperhold。该发明是一个纯终端侧加速组合。利用该专利,智能手机可以在各种网络和内存使用情况下,为用户带来流畅体验。LinkTurbo能够显著提升并发下载速率,降低游戏时延和视频缓冲时延,而Hyperhold可大幅扩展可用内存并提升基础读写性能。

500

《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

2022年03月16日

2022年3月16日,知识产权部向任总进行了专利许可业务汇报,形成会议要点如下:

一、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公开并被业界公平广泛的使用,从而推动产业繁荣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树立公司的创新者形象,同时也利于公司的可持续、有质量地发展。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观,第一,要持续保护好研究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构建高价值专利包;第二,继续发挥专利保护公司全球业务安全的作用;第三,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华为创新者形象;第四,通过构建合作伙伴,精选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开展合作。

以前我们知识产权是为了自我防卫,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而努力。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5G、WiFi 6和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几大领域已经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包,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要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产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在获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社会奠定创新者形象;我们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这样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

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了,会形成我们的事实垄断,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投入研发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点,投入研发必然有很多失败,失败的费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这样大家才会愿意持续投入深度研发,形成正循环。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求速胜,也不怕败,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但收费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我们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在谈判过程中,逐渐锻造出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那个时候你们这些“高僧”的价值就体现了。

二、“向导指路” “高僧开光”,分享读专利的心得体会,启迪年青人快速突破。

要多读专利、公开心得,引领我们的研发人员,从中找到窍门。我们不是要侵犯别人的专利,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理论在世界上是开放的,技术创新是基于开放共享,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交易)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我们要基于可获得的许可及基于专利规则来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来,不要不理解人家已有的创新而埋头苦干,也不要绕路产生更多的消耗。

我们的年青人很聪明,但对整体的路标还不是特别清晰;而你们已经“面壁十年”,读了很多别人的专利,还有我们自己的专利,肯定会有一些感悟。可以在“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心声社区上通过小视频、直播等方式发表你们的感悟,给年轻人指出一个路标,这不就是“高僧开光”了嘛!他们往上一冲,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你们更重要的是要把“巨人肩膀”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告诉年青人,让他们早一点突破。一些讲解得好、点击率高的视频和直播,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发个奖牌。奖牌的多少是否可以作为你们“高僧”评级的参考标准之一,可以进一步探讨。

三、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知识产权策略,服务公司的商业成功;积极探索技术秘密许可模式和产业推广机制

我们是以产品营收为主的公司,在知识产权策略上与业界很多产品公司是有共同点的;大家有相互专利交叉许可的基础,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能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客户,从而繁荣了整个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专利许可、诉讼和交易的经验。以前我们讲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专利,并且是以标准相关的专利为主。现在,有些研究创新成果并不适合通过专利公开,更适合采用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如材料配方、内部核心算法、制程工艺等。我们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索和思考技术秘密的许可模式和推广机制。特别是有些技术秘密成果,我们自己不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产品,可能会被“束之高阁”,造成浪费,也不利于产业链的繁荣,最终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探索通过合适的许可模式和推广机制,授权给外部生产制造方,解决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发挥其商业价值。

四、敢于突破、坚定走事实标准的道路;知识产权体系要有战略思维,系统性的保护好我们的研究创新成果。

我们走得快了,大家跟不上了,但也必须有一个规律互联和相通,这就是事实标准。我们正在走自己的道路,事实标准对于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战略突破,这些突破产生的研究创新成果以后是不是所有都要申请专利,或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专家要去想清楚,要去纵观整个世界,审时度势,那你不就是战略家了嘛?知识产权体系要有战略思维,根据业务特点,综合运用好专利保护、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机制,系统保护好我们构建公共标准、事实标准、开源和开放生态的研究创新成果。

2022-06-09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