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经验,随便拿出一片甲骨,我多多少少是能读得下来的

【本文来自《没有媒体跟进吗?夏朝的存在似乎已经被官方确认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很奇怪的。要说甲骨文的单字,那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这是可以计算的。按一般的说法,3500字里只有1500字是认识的,那就是40%左右。

如果不说单字呢,那这10%是指什么?是指目前已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上记载的内容只有10%可以解读?我是没统计过,但是凭经验,随便拿出一片甲骨,我多少还是能读得下来的。而且,既然文字都有40%可以解读,而且这40%的文字里有很多已经是很常用的字了,还只能读出10%的内容,这反而是相当奇怪的。

500

2022-06-04
国内 社会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评论21条

平常

2022-06-06 22:04

来自北京市

平常

2022-06-05 22:24

来自北京市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公元前 145年(或前135年)。
那么在此前1500年左右的殷墟甲骨文上有相同的记载,这就说明司马迁所记不虚。

3

目前最早提及《山海经》的文字: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这是2000年前的司马迁不知道比他早1500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关于他看见的《山海经》书上同样的文字记载啊。

平常

2022-06-06 20:48

来自北京市

平常

2022-06-06 20:34

来自北京市

西汉的刘歆是最早负责《山海经》的整理工作的(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其明确指出《山海经》创作者为禹、益二人。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记载道:“已定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 ,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还很可能看过《山海经》。

《山海经》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传说。

1

我是说,刘歆还真的很可能看过《山海经》。
大禹治水等等今天脍炙人口的传说都是这里来的。

平常

2022-06-06 20:34

来自北京市

平常

2022-06-05 22:24

来自北京市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公元前 145年(或前135年)。
那么在此前1500年左右的殷墟甲骨文上有相同的记载,这就说明司马迁所记不虚。

3

西汉的刘歆是最早负责《山海经》的整理工作的(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其明确指出《山海经》创作者为禹、益二人。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记载道:“已定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 ,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还很可能看过《山海经》。

《山海经》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传说。

1

平常

2022-06-06 18:26

来自北京市

顶起来。

九州风云

2022-06-05 22:42

来自黑龙江省

名如其人,幼稚病

2

平常

2022-06-05 22:24

来自北京市

平常

2022-06-05 20:30

来自北京市

jpg
胡厚宣先生在殷墟甲骨文中,也发现有一片“贞帝(禘)于东方曰析,凤曰劦……贞帝于西方曰彝,凤……”。商代没有“风”只有“凤”,“风”来源于“凤”的分化。所以这里说的是祭祀东方神析和东方风(凤)神劦。不过西方神叫彝,和上面的西方风神彝不同;考虑到卜辞准确性应该更高,所以牛肩胛骨这片可能刻反了。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商代的四方神和四方风神的名字:东方神析和风神劦;南方神夹和风神微;西方神彝和风神夷;北方神宛和风神伇。
四方之位和四方之风有名字,今天看来当然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有神性的;之前在战国楚帛书也提到,十二个月份还都有名字;不仅有名字,还都有图像。
不过,四方神和四风神的名称,在周代被人渐渐遗忘;只有一本书的内容印证了甲骨文的记载,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记载了大量的神人怪兽,被视为志怪之鼻祖、神话之渊薮。一些史料来源比同时期的地理志《禹贡》更早。其中就有四条记载:
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荒东经》
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南经》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长短。——《大荒西经》
北方曰䳃,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大荒东经》

第四条列于《大荒东经》当是错简,正确的位置应该是《大荒北经》。《山海经·大荒经》的四方神和四风神,和牛肩胛骨记录的大同小异。这样甲骨文就证实了《山海经》的记载。

4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公元前 145年(或前135年)。
那么在此前1500年左右的殷墟甲骨文上有相同的记载,这就说明司马迁所记不虚。

3

打开APP查看21条评论

“金穹,也得换新搭子”

“战略作用!巴西越来越重视中国,又有新动作”

反制美国,欧盟酝酿动用“核选项”

直播:破内卷,链全球——中小企业创新突围

安瓦尔警告:马来西亚已成为摩萨德的渗透目标

“金穹,也得换新搭子”

“战略作用!巴西越来越重视中国,又有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