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本文来自《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针对网上说曹文轩“夹带私货”一事,不得不澄清一些事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只数学教材,语文教材编写编造了大量美化西方,贬低中国的文章,还都收入语文课本中,2000年后的中小学生可能不幸中枪。以下为摆事实讲道理例证: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上册5单元,是教孩子如何“团结合作”的单元,安排了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这篇课文便是《蓝色的树叶》。

  仔细考究会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先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到了中国的教材中,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为什么西方小孩不能出现自私自利的故事?为什么负面故事要改用中国小孩人名?

  笔者此问并非攻其一点,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一文,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通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主题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偏偏是专门用来贬低中国小孩。

李网友发布于 2018-09-03 16:49

2022-06-02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AI落地的关键堵点,华为用“黑科技”打通了

俄美过招!这出戏怎么演?各持什么筹码?

“中方正严管囤积,外企生产线向中国转移”

“逃离”中国的Manus,可能白跑了

特朗普“造势”:普京是聪明人,想不想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