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华语音乐到底差哪儿了?

500

  华语音乐受众到现在,不论歌曲的曲风、产出年代,似乎还是在以歌词为主要鉴赏、评判对象。

  即便前有周杰伦“咬字不清”的周式唱法,后又有崛起的Hip-hop快嘴歌曲,但这点似乎从未改变。这点似乎正成为华语音乐长期圈地自萌,甚至这点结合作曲时单纯追求洗脑的惯性思维,可能也是神曲遍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首粗制滥造的歌曲,搭配上几句应时应景的歌词,“蹭”地一下,它们就成为全网短视频的标配BGM了。

  之前在跟几个音乐人朋友聊到这点时,就有人抛出过一个这样的疑问:神曲又不是只有咱有,为什么其他乐坛没人说“要完”,甚至有的外国神曲在国内还很吃香?

  这是否说明了全球的神曲其实都是追求洗脑,外国神曲歌词甚至更差。

  但是质量能分出好坏是因为什么?正是因为编曲。

  可以这么说,好的编曲可以让一首平庸的歌变得出类拔萃,反过来糟糕的编曲也能毁掉一首本来很出色的歌曲。所以编曲真的很重要。

  如果说歌词是一首优质的华语音乐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评判标准,那编曲是否可以作为华语音乐下一个突破的着力点?

  但长期以来,编曲这件事以及编曲人这个群体,似乎还是没有在国内乐坛得到应有的重视,难道是因为国内真的没有优质的编曲人吗?

500

  一剧之本,一歌之曲

  编曲是什么?

  通俗粗略地讲,作曲作的是歌的旋律,编曲编的是歌的伴奏。

  在实际操作上,两者的界限却十分模糊。

  按理说,作曲其实还包括钢琴伴奏、旋律和弦、和声等跟歌曲主旋律有关的东西,但如果只是光秃秃的一个旋律,那这些再加上器乐演奏、配比等都会变成编曲人的活。

  无论哪种情况,一个编曲人都得结合多种program,至少完成一个乐队需要完成的事。但即便加上扎实的音乐功底,再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后,依然离成为一名优秀的编曲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从这点就足以见得,一个好的编曲对于一首歌最终的呈现效果有多重要。

  编曲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有的编曲人只妙用了一个异于常规的细节,就改装了整首歌的底色。

  比如Billie Ellish她哥Finneas。

500

  在给《Bad Guy》编曲时,几大知名制作人都没听出来的点睛之笔的音色,其实是Finneas在澳洲某个街头等红绿灯时,随手录下的给盲人过马路听的等待音。

  《Bad Guy》之所以能有之后的屠榜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Finneas对这个“新音色”的妙用。

  有的编曲人则直接把编曲这件事做成了高数题,哪怕你看懂了题干,但却很难猜中答案。编曲的层次感玩花玩好了,听歌完全可以是一件比看反转剧还好玩的事。

  直接让The Weeknd跟格莱美呛起来的专辑《After Hours》,整张专辑都在编曲上别有洞天。其中的那首《Faith》,单看歌词,只会觉得这又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失恋歌曲;但搭配上“一波三折”的编曲,从New Wave到失真的人声,最后居然落到了迷幻风。

500

  可以说,《Faith》编曲的层次感让一首悲伤情歌直接变成了一张过山车入场券。

视频链接请戳

  但只要说到欧美编曲大拿,Kanye West绝对是避不开的一个,因为他在2010年发行了《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

  关于这张专辑的封神记录,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在这儿提它,则是因为它封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放在现在再来听,它依然超前的编曲。

  以至于到现在,专辑里那首时长九分多钟的《Runaway》,乐评家依然找不到准确的曲风来定义它。

500

  《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专辑封面

  以上例子中出现的编曲人,有的也是唱作者,他们现在都已经站在了世界乐坛的一线舞台。

  再来看国内乐坛,“乐队的夏天”系列可能是看如今国内一线编曲水平,最直观的一个切入口了。

  第一季的旅行团乐队改编的《氧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原版歌曲的编曲很简单,钢琴伴奏外加一些弦乐,刚好够烘托出闺中密语氛围。

  旅行团的版本则通过加入大量的留白和合成器,再到后面搭配着弦乐起来的和声,让歌曲从在海底缺氧到求氧,再到冲出海面的层次感清晰无比。

500

  第二季里的Mandarin乐队也有很多首作品,包括《Echo》《Jerry Says》《匿名曲目》等的编曲,以及对《白鸽》的改编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乐队里的Chace、肖骏都有爵士乐背景,所以在编曲时,他们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更敢于不走寻常路。其中,Chace本身就是DJ出身,还是在国内电音圈里,屈指可数去Tomorrowland打过碟的人,水平可见一斑。

视频链接请戳

  旅行团乐队里的韦伟、Mandarin乐队里的Chace、肖骏都交出过叫好又叫座的编曲作品,因为音综,所以他们的编曲实力才有机会被更多行业内外的人注意到。但国内还有很多水平很好的编曲人,都还处于漫无边际的等待中。

500

  万事俱备,东风欲来

  这样的局面由来已久,除了类似于张亚东、林迈可等这些长期和一线歌手合作的编曲前辈以外,大多数编曲人,相对于词曲人来说,在之前的华语乐坛只能算是一个“若隐若现”的群体。

  即便是在2000-2010,这个所谓的“黄金时代”亦是如此。

  互联网打开了全民音乐输出渠道后,专业水平要求极高的编曲才开始逐步进入大众的讨论范畴。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几年,国内越来越多优质的编曲人开始有冒头之势。

  他们有的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幕前,郭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面对出圈这件事,“编曲人”这个title似乎还没有一些选秀冠亚军的名头好用,以至于其中大部分人还是只能靠偶尔接一两个“大活”过活或者被动地等待某首作品成为“爆款”。

  比如宫阁就给宋茜“一手操办”过《屋顶着火》。如今,这首歌已成为了宋茜的代表作之一,但宫阁本人的音乐输出在数据上却没有因此实现相对应的增长。又比如Ice Paper在拥有了过亿数据的《心如止水》后,登上《谁是宝藏歌手》时,却也只能以新人小白的姿态从头来过。

500

  在两年前,在网易云音乐策划的《不完美人生指南》里大放异彩的郭一凡也算个例子。由他作词作曲编曲的《自洽》,在他和莫文蔚的演绎下,歌曲也多次冲进了音乐榜前十。但他个人在普通乐迷中的知名度仍然不算太高。

500

  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局面几乎都是作品火了,人却没有。最可惜的一点是,一两首“爆款”后,他们制作的其他优质音乐正在被覆盖。

  其实,就目前国内编曲人才的储备量来看,即便华语音乐找到了着力点——编曲,但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推力。

  然而就在前几天,局面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以上提到的大多数人带着他们的作品出现在了同一个榜单上。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以编曲人的身份上榜的。榜单上那句“55位不可错过的新锐编曲人”,他们可谓是当之无愧了。

  这个榜单其实来自网易云音乐策划的“首届编曲人评选”活动。从今年1月起,活动就面向全行业开始了评选招募,共收获了近万首参赛作品,两千余位华语新生代编曲人参与了报名评选。历时五个月的时间,活动评选出了来自华语乐坛不同风格的55位编曲人。

  活动综合和声/律动/副旋/配器/音色创意五方面进行专业评选,以70%权威艺术价值与30%商业价值+作品流行度权重比例作为评选依据。

500

  在我们的记忆里,华语乐坛过去还没有过类似的评选,网易云音乐此次活动也是业界首个聚焦于幕后编曲人的评选活动。随活动产出的名单自然也成为了国内首个让编曲人“有了姓名”的编曲人榜。就这个活动打开的新切口来说,它可能正是国内编曲人等待已久的东风欲来之兆。

500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提升输出门槛

  华语音乐里关于编曲,传播度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夜的第七章》了。

  但凡曾经试图复刻过它的音轨的人,估计都忍不住评句“老千层饼了”。真真是满耳都是细节,哪怕当年mp3的音质也阻挡不了编曲给歌曲营造的悬疑氛围。

  毕竟,想当年,周杰伦生生拉着钟兴民、林迈可两个编曲大拿一起磨了半年之久才定稿。

  在现下活跃发片的歌手里,王嘉尔也是一个编曲狂魔。

  之前在制作《Magnetic》时,以几乎“三进三出”的完美主义人格在编曲,差点没把另外两位编曲人磨到怀疑人生。但歌曲一发出来,直接就登顶了中韩多个音乐榜单。

视频链接请戳

  周杰伦、王嘉尔都是先于他人一步看重编曲的华语音乐人,这也是他们的音乐作品能在国际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可以做到“一体机”式输出的,国内乐坛其实有很多输在了编曲上的优质作品,编曲人和这些作品都亟需一个对接口。

  回过头再来看“网易云音乐首届编曲人评选”榜单,虽然一榜之力看似薄弱,但这绝对是个值得被关注且重视的开头。说得更长远或者夸张一点,作为行业首个编曲人榜单,在多年后,它甚至可能被看作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华语音乐终于再次找回输出门槛的标志性事件。

  毕竟,谁都可以不懂乐理、没有足够的音乐审美,但编曲人绝对不可以。

  不得不说,网易云音乐能想到并做到这一点,倒也没那么让人意外。他们早前先是以扶持计划为主,细化后,更逐渐成为了幕后音乐人的主要作品买卖平台之一。从词、曲到现在的beat单项的助推,再到直接将作品展示入口放在首页为幕后音乐人“带货”。网易云音乐一直都走在扶持幕后音乐人的前沿,通过不断的尝试为幕后音乐人打通了多条专属渠道。

500

  这点,确实值得夸一夸。

  在此,我们也发自内心地希望,无论是受众还是输出者,都能偶尔跳出华语音乐的歌词框架,在编曲上多下下功夫,一起为华语音乐创作出下一个直接登上世界乐坛舞台的“黄金年代”。

  (完)

2022-05-20
文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