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价值锚定物

信用纸币发展的巅峰,就是美元霸权的建立,这套体系如今已经暴露出太多的弊端,数字货币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迄今为止,数字货币没有解决的是信用赋值问题,比特币过山车般的走势,并不适合承担“商品交换计量基准”的货币本体功能。本人在拙著《新货币论》中,建议以电力作为数字货币的价值锚定物,因为这种锚定方式有许多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电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不仅为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动力,民众的日常生活也与电力须臾不可分离。就电力的消费场景来说,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新一代通讯技术……的普及,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

二、电力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增长,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降低,不会出现黄金和石油随开采出现的资源短缺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三、电力的计量标准全世界统一,且没有“杂质”,如果用贵金属的术语来说,就是“纯度”极高,检验方式也十分简单,用电表测量就可以,计量单位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

四、作为价值锚定物,以往的黄金、白银、石油……等等,本身的价值都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电力应该是当今世界价值最稳定的标的,没有之一。作为货币赋值的锚定物,具有独特的优势。

至于赋值的方式,可以借用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算法,只需要要做出方向上的调整。首先,将比特币挖矿的算力比拼变成实际发电成本的竞争;其次,改变高耗电的挖矿方式,将工作量证明从消耗能源的模式转变为能源供给的模式。

既然央行每年都要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投放基础货币,并且每年都要为新能源给予补贴,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将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新的数字货币的投放联系在一起呢?通过这种机制的对接,建立一个“新能源币”的平台,每一个分布式发电的节点,都相当于一台“矿机”,只不过“电力币”的发放依据不再是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而是新能源的发电量证明,这种记账方法对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能源都普遍适用,要保证每一个分布式账簿发电量记录与全网统一的发电量记录保持一致也不是什么难事。将政府对新能源的价格补贴,直接以数字货币增发的方式在新能源提供者中间按照发电量分配。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补贴方式手续繁琐、时间延迟等弊端,同时也可以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获得助力。

当每年的货币增发数量既定时,投资者就会在补贴率和分布式发电设备的成本之间做一个预期。如果新能源发电设备过多,摊到每一度电的补贴量就会减少,当补贴量与上网电价之和不能覆盖成本时,投资新能源的数量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这样一来,数字货币的增发与新能源的增加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对货币供给量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同时,这种货币增发的方式,也会促进新能源设备效率的提高,因为只有效率高的新能源发电设备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种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特别适合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推广。而且可以被不同的主权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支付手段。一旦电力作为各国货币的共同价值锚定物,不同国家的货币就会建立稳定的兑换比率。一方面,可以避免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特里芬”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因为不需要中介机构的转手,也没有兑换的费用,国际贸易因此变得低廉而高效;另一种形式的世界货币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里,不需要建立统一的世界政府,也不需要统一世界各国的财政状况,各国只要规定本国货币的法定“含电量”,就可以找到各国数字货币的兑换标准。当全世界都用统一的电力货币进行国际贸易时,自然也就不存在利用汇率作为攻击手段的货币战争。

从可操作性上说,电力系统的数字货币已经完成了足够的技术储备。2017年底,中国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台电力专用量子加密一体机,为电力业务数据传输提供端到接收端的量子级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此后,又陆续形成电子加密卡、量子VPN、量子加密机等一批核心装备。这使得电力数字货币的发行具有了技术上的保障。

总之,进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时代,人类有可能第一次将货币这种记账单位所要求的准确性、公平性和可信任度发挥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提供了对货币发行和流通进行科学管理的可能。这个时代的到来虽然还有待时日,但作为努力的方向,依然十分值得期待,特别是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来说,是否主动地顺应这一潮流,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2022-05-20
国际 科技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瑞士和会上,他忍不住说了实话:他们不来,无法影响俄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话李世默:他们想控制话语权,但我们不能再接受!

“中国这类影片太少,希望张艺谋抓住《三体》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