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互联网人,转行做第一批螺蛳粉博主
我们做预包装营销,发现有好多人对螺蛳粉不是很了解,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臭”。每次听到这个我都会着急,我觉得大家对“臭”有些过度解读了。
螺蛳粉真的臭吗?江博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这两年,预包装螺狮粉成了餐桌新宠,市面上出现了各色的螺蛳粉品牌。人人都说螺狮粉臭,他有点着急。作为一个广西人,螺蛳粉店店长江博迫不及待想为螺蛳粉“正名”。
7年前,互联网从业者江博看到了互联网+螺蛳粉的可能性,带着在互联网公司学到的技能,走进了柳州一家螺蛳粉小店。在职业转型的开始,他的工作内容从开发APP变为了洗生菜、泡米粉,不过江博并不认为自己离开了互联网。在他看来,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提高商业效率的思维和能力。
平日里,他在快手上分享螺蛳粉的原材料和烹饪过程,也挽起裤腿下河抓螺,把螺蛳粉背后的文化讲给大家。许多粉丝顺着网线来到他的店里嗦粉,他也通过短视频招到了100多个学员,开启了加盟店模式。
以下是江博的自述:
我大学学的是车辆工程,毕业后去了一家总部在浙江的车企做技术。我感觉这是一份一眼能看到头的工作,待了一年多之后,我想换一种人生,就离开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想回老家,但不知道该干什么,我当时也是这样:回老家的选择主要是进企业或事业单位,这是周围年轻人普遍的选择。但我在车企时便一直在办公室安稳地呆着,不愿意再回到这样一个环境,就想尝试一些新东西。
当时是2011年,互联网还是很新的趋势,微信刚刚面世,app开发还很流行。我从浙江回到广西柳州,去了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公司做网站开发。干了一段时间后,我跟朋友一起成立了科技公司,专门开发app、网站、小程序和物联网系统,发展得还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创业。
2015年,我观察到预包装螺蛳粉有火起来的苗头。
什么是预包装螺蛳粉呢?可能和方便面有点像。螺蛳粉原本是广西的街边小吃,很多人漂泊在外,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家乡的一碗螺狮粉。这个时候,预包装螺蛳粉应运而生,通过一些添加剂延长保质期,满足了大家随时随地嗦粉的需求。我很早就品尝过,感觉味道能还原到实体店的八成。
螺蛳粉我是从小吃到大的。小时候,亲戚在柳州一家老钢铁厂附近开了螺蛳粉店,店面80平,生意很好,经常排长队,改成24小时营业也招待不过来。05年到现在,这家店开了有20年,很多当年来嗦粉的小孩子都成家立业了。
2015年,电子商务是大趋势,我们正给传统实体店做商城、网站;政府也很鼓励大家创业,正好亲戚在螺蛳粉的味道、原材料上的经验很丰富,我就干脆转行做螺蛳粉。那时候柳州第一批能生产袋装螺蛳粉的工厂只有11家(大家熟知的好欢螺就是其中之一),我向政府申请,建起了柳州第二批有预包装螺蛳粉生产资质的工厂。
起初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觉得我大学毕业,应该过白领的生活。虽然我和亲戚的分工是我侧重互联网营销,但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螺蛳粉的相关知识,我还是从泡粉、洗菜做起,店里忙的时候帮着收拾碗筷。
当时年轻,什么都愿意尝试,经济上虽然吃力,也担心工厂没法回本,但总的来说每天很有干劲。
🟧 江博在酸笋种植基地
我们的工厂规模并不大,只有几十个工人。为了做好预包装螺蛳粉,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攻克技术难关,希望最大程度上还原味道。
在我小的时候,柳州有几千家螺蛳粉店,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好吃的螺狮粉,共同特点就是「鲜香爽辣烫」——螺香味浓郁,香辣但不刺激,米粉爽滑有嚼劲。地道的螺蛳粉,贵在原材料。它的食材非常丰富,酸笋、豆角、木耳、花生、辣油,还有各种调料……每一种食材都有讲究,炒螺蛳的时候,我们用到的香料就有十几种;酸笋是螺蛳粉的灵魂,经过腌制、发酵,闻起来味道特别,有一点点“臭”,但是吃起来很香。
🟧 江店长家的鸳鸯螺蛳粉
我们做预包装营销,发现有好多人对螺蛳粉不是很了解,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臭”。每次听到这个我都会着急,我觉得大家对“臭”有些过度解读了。酸笋经过腌制,各种化学反应发酵,的确会飘出一种特殊的味道。一旦把酸笋和螺蛳一起煮,这种“臭味“就没有了。吃进嘴里,味觉感受很有层次。
说螺蛳粉臭,有时候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臭”才引起了大众的注意。我经常会看到有美食博主拍一些探店视频,他们表情很夸张,去吃螺蛳粉之前全副武装,鼻子塞着纸巾,生怕被臭晕。甚至有很多生产企业,为了放大螺蛳粉臭的印象,特意去做臭。但如果你去问柳州人,螺蛳粉臭不臭?会得到否定的回答。
疫情期间,螺蛳粉突然火了,全国的需求量都很大,可以说是“一粉难求”。当时我在家里做直播,平时只有几十人的直播间突然涌进很多观众,后台有几千条私信问我们怎么下单。我没有心理准备,甚至都没在直播间挂链接。粉丝就跑到后台发红包下单,我点收款点到手软。
厂里人手不够,二十几个工人开始加班生产,我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忙打包快递,还是供不应求。就这样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自从螺蛳粉火了之后,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预包装品牌,这里我有一些小技巧,帮大家判断螺蛳粉的品质。首先,不要过分追求便宜,否则用材很难达到优质;如果已经买了,好的螺蛳粉吃起来是舒服的,如果满口香料、化学调料的味道,你的身体就会抗议。
我想坚持品质,保留预包装的供应链之余,还是希望拓展实体店,做品牌连锁,保证螺蛳粉的味道。
真正让螺蛳粉在全国火起来的是网络 ,尤其是带货主播和电商的宣传。
2017年,我们也在某电商做互联网营销,因为不专业,花了不少钱买流量和推广,效果并不好。同一年,短视频刚刚兴起,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娱乐的一面,但经验告诉我,短视频是一种非常好的营销方式。我开始尝试在短视频上分享螺蛳粉相关的知识,是行业里第一批短视频博主。
刚开始拍短视频遇到挺多挑战。这个行业变化特别大,能火的内容瞬息万变。当时娱乐主播还是挺受欢迎的,直到今年,我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容成为平台重点扶持的方向,才确定自己选对了路。2021年10月,我开始筹划自己出镜的个人短视频账号,在上面分享螺蛳粉文化,告诉大家什么是正宗的螺蛳粉味道,其中拍过的一条在河里摸螺的视频,刚一发出去,就收获了3万多的点赞。
🟧 图源快手@螺蛳粉江店长
看到短视频,一些本地粉丝会专门过来店里吃,甚至有外地的粉丝来找我学技术。2021年,我只有几百个粉丝的时候,就有一对齐齐哈尔的情侣联系我,他们对螺蛳粉行业很感兴趣,跨越几千公里来到了我店里,尝过味道之后,留在广西学了几天技术。我帮着联系了一些物料,他们就回老家开店了,生意也不错。现在他们已经结婚了。
慢慢地,我开始通过短视频接收学员、拓展加盟连锁。目前北京、广东、云南还有湖北等地都有我们的加盟店。学徒中不乏一些做得很成功的。一对河南的夫妻,去年元旦从我这学到了螺蛳鸭脚煲的做法,成为了郑州当地的特色小吃。春节第一家店开业,河南电视台还去做过采访,不到三个月就开了第二家分店。
也有人通过螺蛳粉给整个家庭找到了谋生方式。陕西有一对夫妻,经济很困难,来学的时候还带着八个月大的小孩。他们想通过这门技术,回去开个小店或者摆个摊维持生活。我给他们减免了一些学费,多教了他们一些。
去年一年,仅仅通过短视频,我就招到了160多个学员,业务收入达到一两百万。这也验证了我之前的设想,短视频是个非常好的推广平台。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广告,但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却越来越难。现在我本人直接出镜,成为一个IP,分享日常与粉丝们建立情感连接,大家看到我们店最真实的品质,自然愿意信任我。
🟧 江博的快手账号
从螺蛳粉预包装工厂到实体店加盟,我一直在做产业链的中后端,但我觉得还不够。无论是预包装进出口,还是开实体店,很多核心的原材料都要靠采购。随着自己的实体店和旗下加盟连锁店规模扩大之后,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激增,如果我们直接跟农民从源头接触,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销售,产业链能形成闭环,也能降低成本。
从竹笋、豆角的种植,到米粉的生产,我们一个个确定了合作伙伴。正逢柳州政府在打造螺蛳粉特色小镇,计划让这个小镇成为旅游观光产业的“抓手”,带动乡镇的产业发展,今年我们和柳州的村民合作社合作,开了一些荒山,种植了几千亩竹笋、1000亩豆角,这样土地资源利用了起来,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一举多得。
疫情三年,很多中小企业都受到了影响,螺蛳粉生意也不例外。因为封城和管控,物流受阻,我们的物料常常不能准时送到学员的加盟店里。北方的加盟店受到的影响最大,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的物流都曾被卡在路上。刚刚提到的那位郑州的学员,开始的时候生意不错,但因为去年的水灾和反反复复的疫情,经常不能开店。我们在北京的加盟店,去年日均流水有五六千块,最近只有一两千了。
今年来找到我的学员,我会提供一些扶持,如果有人想一下子投入几十万,我也会先劝他思考一下回报。现在想要开螺蛳粉店,我觉得开在农村、乡镇会比城市更有机会。乡村的购买力也很强,对螺蛳粉的消费需求也很大。前段时间,我刚刚在乡镇签约了一个加盟店。
和之前在互联网工作的时候相比,我现在的压力更大,头发也快掉没了。虽然我们品牌的技术是成熟的,但要结合市场的消费趋势,研发新品,比如培训时给学员教授的螺蛳鸭脚煲和延伸出来的卤菜类,研发过程要费很大心力。
但即使压力大,我并不太焦虑。都说现在是90后或者00后的时代了,但是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有活力去尝试。虽然我将近40,但我觉得心态老了,或者不接受新鲜事物才是变老的一种表现。我一直在关注新的趋势、新的玩法,并没有年龄焦虑。
我的理想是看更多的风景,尝各地美食,结交更多的朋友,但工作一直忙,没有时间去实现,甚至都耽搁了结婚。接下来我打算跟团队到全国各地去了解市场、拓展业务,利用短视频结交朋友,也算是实现理想了。
作者:左湘瑶 余瞳瞳
编辑:魏婕 简晓君
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出品,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