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文学科的衡量标准是怎么来的?标准来源不科学,评价会是什么结果?
【本文来自《我曾在人大读书,为什么国际排名不看重人大呢?这里面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社科人文类学科排名的评价体系及内涵与权重分配受前置先验因素影响较大。这样的问题说来话长,对人类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学、政治学、体制学、人文认知基础以及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形态学、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学等,以及客观存在还未形成学科的其它认知,设计一个标准衡量争议很大,实质是话语权占比竞争,并不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水平的竞争。可以这样问,社科人文学科的衡量标准是怎么来的?标准来源不科学,评价会是什么结果?可以翻阅一些所谓的社科人文学科成果,相当比例是象牙塔里写书人互相参考的结果,这种生产社科人文学科知识的流程是否符合社科人文现象认识规律也应该反思。
社科人文成果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存在许多争议。认识社科人文现象的目的是什么?也存在争议。这种状况下的排名有什么意义。比如,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社科人文类学科在世界排名都在前茅,为什么还会出现英国脱欧现象?为什么还会出现英国内部撕裂现象?为什么还会出现英国经济衰退现象?社科人文成果的出发点不是解释、不是破坏、不是守旧、不是无序无效的假革命口号,而是淑世,是有秩序有效果的淑世,是尊科技重法治的淑世,是正确、乐观、辩证地深度认识各种具体客观,以完善客观。即使是对这一出发点,也会形成不同解释和争议。出发点不一致,学校排名有什么意义?无非是业内推销高手为学校营销、造势精心设计的一种广告。
当然,自然科学类学科排名与社科人文类不同,但也有一个指标体系设计问题。比如,设置什么指标,可以衡量培养会解决问题的下一代的状况。
还有,社科人文类成果评价,并不是说西方的体系全是错的,这也不符合实际。比如,西方在人类社会学方面的成果,以及一些法治实践总结成果,有些是可以参考的。我们需要的是清醒地处理好坚持与完善的关系,既坚持自信、保证自己处理好正事大事;又主动吸收人类文明全部先进成果,实现稳定发展5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