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写的《活着》读后感:虽然叫活着,却是一篇不断见证死亡的伤感文学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莫言暗示自己名气早不如当年,莫言在年轻人中是否火不起来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活着》----这文章虽然叫活着,却是一篇不断见证死亡的伤感文学,

它流行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文人对国家和社会充满着失望,悲观,对欧美日发达国家无限地赞美和向往,这也许是与作者的出生成长和生活的年代有很大关系,通过《活着》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非常不满,通过不断 死亡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吧,由于作者出生与成长,生活的时代与我所在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我无法理解作者当时的这种不满,

但是文章中的一个事却让我非常震惊的,那就是赌博,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拥有一百多亩的少爷,在当时也许是一个富裕人家了,竟然在一夜之间赌输了全部家产,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也让他从天堂中掉入地狱中,所有的悲剧都随之而来,如果不是因为赌,主人公的父亲不会摔死,母亲不会生病,自己也不用去抓药而被抓去当兵,后面一系列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在我看来,赌博就是死亡,远离赌博就是活着,这就是我读了《活着》以后的最大体会。

这是我女儿写的读后感。

2022-04-25
文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军总长被曝与内塔尼亚胡激烈争吵:这么干局势会失控

又威胁上了!“最高70%,12国等着收信吧”

“美国一退再退,这里也要让给中国?”

法国撺掇欧盟:加强关税壁垒,对抗中国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明年参选,共和党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