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接替刘强东任京东集团CEO,大型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4月7日,京东宣布由京东集团总裁徐雷接替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自2021年9月京东组织架构大调整后,徐雷角色进一步明确,刘强东仅保留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一职。
京东同时宣布,徐雷将以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京东集团董事会。刘强东继续担任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后续将致力于公司的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与事业。
2018年12月,徐雷首次获得统管业务线的职权,之后京东几次调整,徐雷依然担任京东业务层面最重要的管理角色。如今,徐雷担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被外界看作是京东这一波管理层团队变阵进入尾声的体现,业务线层面,2020年12月开始,京东四个子集团的掌舵者陆续更迭,目前全部完成变阵。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京东的换帅,标志着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前有张勇接棒马云、陈磊接棒黄峥,后有梁汝波接任张一鸣,再到今日徐雷接棒刘强东,纵观中国互联网企业权力交接过程,接棒者与其说是某个下属某个心腹某个人,不如说是一套成熟、忠诚且运行更高效的职业经理人班底。
而那些“创一代”们也并未真正闲云野鹤、远遁江湖。
在宣布任命的公开信中,退而不休的创一代们将专注公司长远战略,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未来的核心工作目标。“布局下一个10年”,往往成为他们致股东信的关键词。在降低关键人物个人对于公司影响的同时,隐晦地表达着“江湖再见”的夙愿。
作为“在京东成长起来的代表性领军人才”,徐雷自2007年起即担任京东市场营销顾问,并于2009年1月正式加入京东,历任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无线业务部负责人、京东集团CMO、京东零售集团CEO、京东集团总裁。由他主导设计的京东618,已经成为每年电商新消费的标志性事件。
自2017年开始,徐雷正式向刘强东汇报。2018年7月,京东首次在内部启动轮值CEO制度,徐雷成为第一个接棒人,出任京东零售CEO,确立了“以信赖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京东零售经营理念。“能力强,且非常受老刘信任”,是不少老京东人对他的评价。2021年9月起,徐雷正式担任京东集团总裁。
刚刚执掌京东零售时,徐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年京东的收入增速首次跌破30%,活跃用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然而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京东再次恢复了高速增长,并保持在25%至29%的增长水平。活跃用户数更是从3亿攀升至5.7亿,增长了近1倍,库存周转天数下降了20%。
就在不久前,京东集团刚刚发布了2021年度财报,其2021年净收入达到9516亿元,同比增长27.6%。可以说,徐雷在过去3年多无论是带动业绩增长还是内部管理上都表现出色,获得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一致认可。
过去3年间,京东在战略、组织、机制、文化等方面也更加成熟。不仅明确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战略定位,在组织机制上,经过3年多的运转,由各业务板块、职能体系负责人组成的战略执行委员会(SEC)和集团几十位一线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战略决策委员会(SDC)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集体决策和快速响应机制。此外,一大批年轻领军人才快速成长起来。目前,京东集团80后管理者占比已达到91%,正在成为京东集团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刘强东与徐雷此次交接棒也并非无迹可寻。2021年4月,刘强东卸任北京京东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此后密集卸任京东旗下50余家子公司的相关职务。
新老交接之时,退而不休的“创一代”们将“专注公司长远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未来的核心工作目标。“布局下一个10年”,往往成为他们致股东信的关键词。而卸任并不意味着潜在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放弃,“隐而不退”的关键人身份,同样体现在公司的持股结构中。
2021年5月,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宣布卸任CEO一职,由当时负责人力资源和管理等工作的联合创始人、张一鸣的同窗室友梁汝波接任新CEO。张一鸣表示,将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10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而凭借98.81%的高持股比例,张一鸣仍为字节跳动的实际控制人。
刘强东对于京东的控制也并不会因为卸任CEO而减弱。根据2021年4月京东在港交所提交的文件显示,刘强东持股4.35亿股普通股,占比13.9%,占总投票权的76.9%,其他京东高管徐雷、许冉、张雱持股均低于普通流通股的1%。今年2月,刘强东宣布将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约6238万股B类普通股作慈善用途。截至目前,刘强东仍以14.09%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大股东,持股仅次于腾讯。
京东也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