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中的鱼苗,农科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本文由“观静”推荐,来自《全球70%!中国鱼虾是如何统治世界的?》评论区,标题为观静添加】

这个我可以说你还是不懂养鱼业的历史,所以你的看法还是出了问题。要知道,七十年代你们那而可以有大量池塘养鱼是新中国的重大成就,了不起的进步。正是正是这位院士的成果。当然上面那篇文章也讲的不清不楚,没有把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讲清楚。

中国很早就有了有四大家鱼,还有鲤鱼这些淡水鱼的养殖,但是这些养殖实际上都只是半养殖,都没有解决家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问题,因此过去养鱼都是在把鱼捞了以后,再买鱼苗重新投入,而鱼苗只能靠天然水域里面的捞捕,去家鱼的天然繁殖场捞,比如说鄱阳湖、洞庭湖、西江中游这些地方。而鱼苗捞出来之后运输也很困难,死亡率很高。

老家是赣南山区,曾经向家中长辈打听过当年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关于养鱼的事情,据长辈说,在发明家鱼的人工养殖之前,我们那里养鱼要去鄱阳湖买鱼苗,买了之后,由于不能太晃不能太震荡不能太快,不能堆叠,鱼苗只能装在水桶里面被人挑回来,千里跋涉,翻山越岭。直到院士解决了家鱼的人工繁殖,县里面可以自行繁殖鱼苗后才不用吃这个苦了。

院士的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是一项世界级的成就,是中国统治世界淡水养殖的基础,让大部分中国人能够吃到鱼。

经常有人讲中国吃饱了饭幸亏有个袁隆平。我听到这话往往要说,这不对,中国吃饱了饭是靠的农业的全面发展,中国不仅有一个袁隆平,而是在农业多个学科里面都有着相当于袁隆平的科学家。

2022-03-20
暗中观察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名单公布!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九三阅兵

外媒关注外宾名单:一场盛会,一睹中国实力

欧盟“加班加点”:利好美国,但不得不干

又一顶尖科学家移居中国,“这有独特优势,他国难及”

“美国喊停,印度反手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