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需要体型更大的运输机?有些人根本没说明白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安-225,我在90年代的航展上亲眼见过。老实说,并没有那么震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美国在C-5之后也不再研制同级运输机了,晨大没有说透这是为什么?
因为C17的宽度高度和C5不相上下,C5能运的大件C17都能运,仅仅是最大航程和最大运载量的区别,而美国有硬管加油机,可以让多架C17以满载少油的状态起飞,再空中加油,如果航程还不够则在中途进行二次空中加油,反正美军基地遍布全球,这样就解决了C5无法在小机场和野战机场起降的问题。虽然这么操作是复杂了点,但是节省了保养维护大飞机的钱,总的算下来还是划得来的。
我们运-20改的货舱尺寸能和C17比吗?我们有硬管加油能力吗?没有,最近曝光的运油20还是3根软管,4台D30,没有换发。运20有空中受油能力吗?也没有,连软管受油都没有,所以它只能在载重和航程之间做取舍,所以我们看到援助汤加的33吨物资要分2架运20来运,中途还要经停7次才能回来,换成安124是可以一架直达汤加的。
安124比运20货舱宽了2米,很多装备像卡车、火炮、直升机是可以并排摆放的,运兵则可以设置上下双层座椅,运输量成倍增加。而运20再怎么改也仅仅是机身拉长,宽度高度都是不能变的,即使没有达到载重上限,奈何空间不足也没办法多装。
所以中国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装备布局走下去,该补的短板一定要尽快补齐。我的观点是尽快立项六发WS20的超临界机翼的400吨级运输机,全面拉开与C5的差距。不要纠结于6发,总共也就50架的需求量。如果用4发D-18T也只有200台,算上服役期间的全部换发也不值得单独搞一个型号。这个400吨级运输机比拉长运-20还紧迫,比双发WS20的运-30也紧迫。因为拉长运20是锦上添花,除了增加几米货舱长度没有再多收益。运9的继续改进已经有眉目了,AG600-1003号机的开缝机翼可以嫁接到运9上增强其起降性能,进而可以衍生出中国版的KC-130、AC-130等机型。硬管空中加油平台还是要看CR929。
你还是没说明白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大的运输机。美国需要C-5是因为需要像欧洲和中东空运增兵,苏联也是向中东增兵,主要是十月战争期间安-22往埃及紧急空运不够给力,刺激了苏联发展安-124。C-17接力加油是为了向阿富汗和伊拉克空运。
中国要这个级别的运输机干什么用呢?援助汤加这种是次要任务,中国不可能设计、运作超级运输机只是为了这样偶尔为之的人道救援的。
运-20不知道有没有空中受油能力,中国没有硬管加油,大型飞机的空中加油能力不是运输机专有的问题,以后轰炸机也有这个问题。但就可预见的主要战场(国内和周边为主),运-20是够用的。
C-5的机舱截面是5.8x4.1米,C-17是5.5x3.76米,C-5还是要大一点。运-20没有确切数据,据说是4.5x4米,要小一点。
运-20拉长只是增加载重量,不能拉截面更大的货物。能拉更大的货物当然好,但对中国现在的需求够用了。运输机并非越大越好,这和客机、货机是一样的。运-20的机舱并排不了卡车,但两辆东风悍马还是可以的。坦克、自行火炮的话,C-5都并排不了两辆。
两层运兵从来不是问题,运输机不是按照运兵而优化的,否则早该拉长机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