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结果是老二比老大心理和身体都健康多了
【本文来自《和老婆探讨了好多次小娃摔东西这事,她说小娃摔东西属于探索地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深一脚浅一脚拖拖拉拉走过几百米,臭小子终于感受到抱是什么滋味,主动要求走路。。。之后就很少有抱抱这件事了。
---------------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儿童时期,是塑造终身性格的时期,没有之一。
这段时期的经历,会“写进潜意识里”,伴随终身。
成年以后,潜意识基本上是无法扭转的。
,
幼年儿童的依赖性是非常高,这是天性。
他安全感,是从身边大人的回馈中,被动地培养起来的。
这个时期最需要的是,家长的正面肯定、正面支持和正面引导。
家长不能把幼儿、儿童当成性格定型、有思维能力、有阅历的成年人来看待。
,
从这个“很少要抱抱”的经历来看,
表面上,他的要抱抱的“恶习”被纠正过来了;
实质上,他潜意识里会造成重大的不安全感,在幼儿心里被“最重要的人爸爸拒绝”是一个核弹级的事件,造成了他行为上的重大改变。从喜欢要抱抱——>很少要抱抱。
,
需求—>满足、引导 —>自信、安全感。
需求—>拒绝 —>挫折感、安全感缺失、自卑、自闭。
这是心理学上总结的两个发展路线,值得深思。
,
个人建议,新家长多了解、学习一下心理学,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基础。
这是另外一条起跑线。
心理学的结论可以借鉴,但距离指导实践,这门学科还差火候。我是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但老二比老大心理和身体都健康多了。感觉最重要的是不断根据孩子的反应,小心调整,养第一个孩子时候没经验,到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动作就能阅读个八九不离十了。你指责家长没抱孩子可能影响了孩子对父亲的信任,这种虚空的指责,看下一次孩子和父亲互动就知道了,只吓唬人不开房子的心理医生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