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文字是否接近口语,我认为字数是最客观,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本文来自《“白话文运动”以前,中文是一种极度落后的语言文字系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如何判断文字是否接近口语,我认为字数是最客观,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人说话的正常语速是一分钟100——200个字。讨论几小时下来就会说出几万个字,这是人类发音器官的物理规律。记录这个讨论的文字数量越接近口语数量,这越能证明文字与口语一致。如果一天的谈话内容有几万个字,只记录了几百个字,这很明显是对口语进行了精简,删除了大量的啰嗦的口语——书面语。

您硬要说一天的谈话就算只记录了几百个字也是口语与书面语一致,那么同样的谈话内容一字不漏的记录了几万个字的算什么?只记录了几百个字虽然也符合口语的语言逻辑,韵律,但是您不能以此认定为口语(我并没有否认精简后的书面语完全能脱离口语)。

孔子的论语才是一万六千字(同时期的著作字数基本都很少,证明当时的书写材料不方便)。年代差不多的柏拉图《斐多》据说只是与弟子一天的讨论就记录了12万字。书面语与口语差别是相对的,1万6千字记录孔子一辈子的思想,对比12万字只记录柏拉图的一部分思想,显然12万字更接近真实的口语。

您认为孔子喜欢说,不喜欢记录,这不就自己证明了论语不是真实记录孔子的口语,而是精简孔子口语后的书面语吗?如果孔子喜欢说,又喜欢一字不漏的记录,这才是口语与书面语一致。同时期中国有谁如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搞出几百万字的著作?不是这些人没有话要说,而是当时的书写材料竹简限制了详细记录,只能进行精简的记录——包括对口语的精简记录,这些精简的记录文体形成了书面语。您不能因为这些书面语与口语的语法,韵律有相同之处,就认为书面语没有对口语进行精简,保持一致。

2022-02-26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