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几个例子吧,说一下不该合并的简体字,造成阅读理解障碍
【本文来自《罗翔:繁体中文非常美妙,简体字改革糟蹋了汉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归纳一下:
1. 简体字是否对学古典文学有障碍?
2. 繁体字多笔划,但是据统计平均只多10% - 20%笔划,如果学会连笔行书,书写并不复杂。
3. 秦国是统一文字写法,并不是简化。如果说简化就能国家昌盛,秦朝短命。楷书是在魏晋发展的,魏晋昌盛了吗?唐宋国家昌盛,有简化字运动吗?
4. 推崇繁体字不是为复古,而是选择汉字的最优方案。繁体字字数最丰富,简化字的最大弊病,不在于减少笔划,而在于减少了字数,合并了不该合并的字,造成语义混淆,必须参照上下文来猜。
比如一首歌的歌名,“如果云知道”,第一次看到这歌名的人,没有上下文,可能会猜,是说话的那个“云”呢,还是天上的“云”呢?若没那么诗意的思路,会否先猜测是说话的那个“云”?用原本繁体字的写法,是“如果雲知道”,就不用上下文决定是那个意思的“云”了,至少少转几个念头去决定是哪个字,直观就行了。
再如“谷歌”,是山谷的谷呢,还是稻谷的谷?两者都说得通,都有良好的含意。而用繁体字,是“谷歌”或“穀歌”,比较一目了然。
“虚怀若谷”呢?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的人,该怎么理解?是要像饱满低垂的稻谷般谦虚,还是像空旷的山谷般能容纳许多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