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夫:一个「强奸犯」的56年

作者|   心酸的

来源|   法律先生

500

  「强奸犯」汪康夫

  理论上说,他还是一名强奸犯。

  24岁被判入狱,80岁还在寻求法律的公正。

  他叫汪康夫,他的伸冤路已长达半个世纪。从人民教师到强奸犯,他都遭受了什么?

  事情还要从五十多年前说起。

  01

  从人民教师到「强奸犯」

500

  汪康夫老师接受采访画面

  1966年,24岁的他是江西省莲花县琴水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工作上兢兢业业,私下也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了一片。

  可他没想到,他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情谊,竟成为日后对他口诛笔伐的「证据」。

  一天,社教工作组带着警察忽然将他带走。

  汪康夫以为,是因父亲曾经国民党军官的身份,要被带去问话。

  他没有料到,人生的至暗时刻,已从这时开始。

  因社教工作组举报,汪康夫强奸2名女同学,猥亵10名。

  他就这么被判了十年,而证据,只是区区三张检举信。

500

  汪康夫在笔录里写「我没有强奸女同学」

  判决下来后,他被发配到江西的一个劳动农场。

  劳动农场的条件极为艰苦,他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和肾结石。

500

  劳改农场的犯人们在干活

  在《鲤鱼洲纪事》里,对江西劳动农场有这样一段描述:

  到处是泥泞,红土泥巴黏黏呼呼,很容易滑跤,走起路来非常困难。

  许多劳动是很重的。从船上卸大米,一麻包150斤,一个人背着实在很重,有些人的腰被压坏了。

  农场主要是生产大米,种水稻。这是要下水的,水里有血吸虫,这种寄生虫钻进人体破坏肝脏,可以致人死命。

  恶劣的环境,极端的体力活,原本体面的人民教师,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年。

  汪康夫说「我这一辈子,只有前24年做了人」。

  而后来的55年,都在为了证明自己是人,而不是一个禽兽。

  02

  「强奸犯」出狱后的生活

500

  汪康夫在家中

  1975年,汪康夫因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一年刑满释放。

  可出狱后的生活没有好到那去,「强奸犯」带给了他长达几十年的社会性死亡。

  他生活的村子很小,家长里短大家都知道,更别说强奸的事。

  从受人尊敬的老师到饱受诟病的「强奸犯」,同村人也对他指指点点,好像谁都可以踩一脚。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外出,即便下地干农活,也戴着一顶大帽子遮住自己的脸。

  遇到昔日的友人,也不打招呼,他说「我不是不想理他们,而是觉得,他们不会愿意和一个强奸犯说话」。

  他在日记里写:「他们都春风得意,而我,恨,恨,恨。我无愧于社会,却被社会所不容」。

  03

  不明案情的「受害人」

500

  汪老师接受采访画面

  为什么被冤枉,却不上诉?

  其实,是汪康夫不敢。

  除了他父亲国民党军官的身份外,在那个年代,敢对法律提出质疑的人,都可能会被当作精神病,强行送到精神病院。

  直到三年后改革开放,全国第二次信访大会的召开,他才重新燃起希望。

  那阵子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冤假错案平反潮。

  汪康夫认为这也是自己的机会,于是便开启了他漫长的伸冤道路。

  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起床,他说只有在早晨,脑子才是清醒的。

  坐在桌前一遍一遍的修改申诉信,字字斟酌。

  孩子劝他,说已经写的很好了,不用再改。

  他却总觉得还不够,说不清他的冤屈,堵在心里表达不清楚。

  被冤枉了几十年,一封信怎么可能说的明白呢?

500

  正在写申诉信的汪老师

  联系到当年的「受害人」,她们竟然对汪康夫坐牢的事情毫不知情。

  而当年检举信的具体内容,她们也不清楚。信上的指印,也是在另外两名老师的威胁和引诱下按上去的。


  可现在,即便她们愿意出来帮汪康夫作证,申诉,还是一次又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驳回。

500

500

  当年「被害女同学」对案件后续并不知情

  得知汪康夫坐牢后也很震惊,

  以为他是被调到别处工作了。

  顶着「强奸犯」的帽子,汪康夫无法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后经老友介绍,才揽了份给别人代课的活,领的是教师中最低档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块。

  而申诉的道路需要很多钱,他的妻子周三琴则扛起了家里的大部分支出。

  干农活,卖菜,也硬着头皮去四处借钱。

  同村人都劝她算了别管了,她从来没听过,还把结婚时的嫁妆红包也都拿出来帮助他。

  她对汪康夫说:你放心的去申诉,家里有我。

  04

  艰难的伸冤道路

500

  汪康夫与周三英在家中吃饭。

  虽已家徒四壁,但妻子一直不离不弃。

  汪康夫的几个孩子,也因实在掏不起学费,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孩子们也埋怨父亲,觉得都是因为他,家里才落得如此下场。

  汪康夫在日记里写「全家节衣缩食供我申诉,孩子们连冬天的鞋子都没有,母亲、妻子有病也只好拖延不治。要说我有罪,这才是我的罪啊!」。

  有一次,汪康夫肾结石严重,便血发烧,身体状况极差。

  妻子周三琴又到处去借钱,好不容易凑来了150元要带他看病,他却拒绝了。

  身为一名教师,他把清白看的比命更重要,所以想用这些钱来找律师。

  2020年8月,曾负责张玉环案的律师王飞, 在邮箱中收到了来自汪康夫的求助信。

  自此,他们一起,踏上了这条漫长的申诉路。

500

  张晓丽律师(左)汪康夫老师(中)王飞律师(右)

  三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同年10月30号,两位律师从河南跨过几千公里到达江西省永新县。

  因时间太久,无法查阅当年的案卷材料,他们只能像侦探破案一样,挨家挨户的走访当年的受害人和可能的知情者。

  电话联系不到就去家里,家里没人就向邻居打探消息。

  明明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却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寻找线索。

  不远万里不辞辛苦,都是为了还给老人一份清白。

500

  张晓丽律师的微博,记录了一些申诉过程的经历


  线下积极走访,线上的社交平台,也不断发布此案相关消息,呼吁大家的关注。

500

  王飞律师的微博,引发了更多人关注此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在今年迎来曙光。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今年1月18号宣布受理此案,会进一步审查。

  可此时的汪康夫,已被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

  一个本就无罪的人用一辈子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苦苦等待56年。

  迟来的正义还算什么正义?

  群众百姓,虽都已知道汪康夫是清白的。但对他本人来说,仍需要法律上的那一纸裁决。

  他此生的唯一愿望,就是清白的离开人世。

500

  汪康夫表示,他也无能为力,那个年代就是这样。

  当问到汪康夫,如果没有那十年,你会怎么样?

  他苦笑回答「起码我不是现在这样,我的孩子至少都可以上学,我可以好好的培育他们」。

  可当年检举他的那两位老师呢?

  一位搬迁至广州,一位搬迁到北京,她们都住进现代的小区里,和家人幸福的生活。

  而汪老师一家,却在贫穷的石室村度过了一辈子,「强奸犯」这顶帽子,至今没有摘下来。

 点击「法律先生」阅读原文

2022-01-28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德外长取消访华,执政伙伴急了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