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香港机场后花园”东涌是怎样一种体验?
“远”、“离机场近”、“有一个Outlets可以扫货”,这或许就是大众给东涌贴上的标签。
我,曾经对它也仅有以上的认知。
但自从2018年搬到这一区,才发现东涌原来是个隐藏款。
住在这里,不时能发现它给我带来的加倍惊喜。
远离闹市,山水环绕
东涌,位于大屿山北部。
偏僻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小区域远离了拥挤与喧哗。
住在这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宁静,舒适。
周末的早上,我有时会和家人一起沿着海边走一走。
岸边垂钓的人很多,有人在岸上钓鱼,有人站在旁边看别人钓鱼。
“今日条鱼好大哦!”偶尔互相寒暄几句。
平日走在港岛的闹市中,身边的人都是步履匆匆。回到东涌,时间在这里似乎也慢下来。
人们愿意花时间静坐垂钓,亦有闲暇玩山看水。
山水环绕间,一处宜居地。
周末行山,也是东涌人最熟悉的健身方式。
家门口就有行山径,轻装上阵,可以选择走完一条昂坪360救援径,也可以选择走一段原路折返。
登山途中,能看到缆车从头顶划过,有时候缆车里的乘客还会和我们挥手打招呼。
机场维修区,飞机头顶过
东涌,对于飞机爱好者非常友好。
我对飞机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以前也曾千里迢迢,花了近两个小时到机场维修区感受飞机与海边日落相结合的美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居住在东涌,只需要二十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机场维修区。
机场维修区就像东涌市民的后花园,闲时可以徒步、骑车或者搭车前往。
三五知己坐在堤坝上,听着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欣赏夕阳缓缓落入地平线的美景,忙碌的生活中难得体验到的惬意与休闲。
出发前,只要查好当日飞机的起降航线,就能感受飞机从头顶飞过的震撼感。
在海边的堤坝上,经常能看到许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大炮”在抓拍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的瞬间。
封关的这段时间,不能搭飞机到处游玩,到海堤上看飞机着实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马湾涌,小渔村
逸东邨是东涌最大的公共屋邨,而和它一路之隔的就是马湾涌渔村。
现代屋村与历史小渔村,就这样巧妙地共存着。
提起大屿山的渔村,大家都会想起的是大澳,而马湾涌渔村则甚少被人察觉。
马湾涌的海边是东涌的旧码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走进这个小村落。
在通往码头方向的路上,我们惊喜地发现脚下的水泥地上竟画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海鲜地画”。
没有宣传,也没有地标指引,然而,意想不到的巧遇总比预知的探寻更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彩绘既反映了渔村文化,又给这个被遗忘的码头增添了新生机。
黄昏时分,经常有附近的村民或者慕名而来的打卡者闲聚在码头。
这里没有大澳渔村的热闹拥挤,也不如西环码头那样被称作打卡热点。
但这安静的小渔村确有它的独特之处,似乎专门将这份闲适留给那些“懂”它的游客们。
高性价比,买买买
东荟城,一个常年以“真诚”的折扣价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的Outlets。
即使在封关的这两年里,东荟城也没有冷清过。
每到周末、节假日,前来购物的人络绎不绝。
虽然那些玻璃橱柜里的名牌包包和服饰,打完折后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大家还是会心甘情愿地花钱把它们带回家。
也许,人总是很难抵抗商标上写在被划掉数字底下的新价格,总感觉“买到就是赚到”。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抱着“那么远,来都来了,别亏了路费”的心态。
屯赤隧道开通后,周末很多人自驾车到东荟城“买买买”。
经常会看到一条车龙,排队等候进入商场车库。
12月19日,立法会投票日,也是全城免费乘车日。
那天,东荟城也“逼爆”了。
那盛况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鼓动市民的消费欲望,免交通费足矣。
图源香港01
作为香港最年轻的新市镇,东涌区的住房主要是公共屋邨+居屋+私人屋苑,典型的混合模式,楼房普遍房龄也都较低。
由于临近赤鱲角机场,这里便成为了一众机组成员及机场工作者的理想居所,有的在此租房,亦有的在此置业。
天高路远,这也使得这里的房屋租金常年低于香港大多数地区。
50多平的私宅月租大概港币1万5,约为市区的70%-80%。
也正因此,东涌也成为一些中环外籍白领一个最经济的租房选择——
东涌线半小时车程到中环,房租便宜,房子新,人少,外加环境舒适空气清新,完美!
东涌,光影琉璃的繁华大都市中一处静谧的休闲地。
回到东涌,它似乎就在告诉你:辛苦打拼后不要忘记慢下来,学会享受生活中的静与美。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