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和民史有共同点,也有不同
【本文来自《民史们拼命否认古埃及古希腊历史,是想证明西欧人都是神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民科和民史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共同点是都对无数专业学者经年共同成果视若无物(也可能是看不懂),凭自己臆想和喜好另起修真体系,语近荒诞。不同的是,民科常常试图发明创造,一般敝帚自珍;民史以否定为目的,所以喜欢啸聚:人多胆壮嘛。任何地摊文不管多荒谬,只要口味对,就能无脑追捧传播。
欧洲基督化之后,独尊神学,古希腊思想自然被雪藏、遗忘,苗力田先生所说也是这个过程,本不难理解的。
古代书籍主要靠传抄留存,流传下来的叫传世文献,也有部分出土文物叫出土文献,数量相对少。民史不知道是否不懂这个基本道理,常见谬论是什么材质可以保存那么久、原稿在哪里之类。同样问题也可以套在任何地方,《史记》原稿在哪里?诸子百家好些不要说原稿,传世文献都没有,但思想被其他人记述、引用过,我们可以确定存在过。
以亚里斯多德为例,他在中世纪阿拉伯思想界也享有崇高地位。百年翻译运动出了本《亚里士多德神学》,是阿拉伯哲学传统最重要奠基作之一,在术语、哲学理论等等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之后阿拉伯哲学的发展,影响了阿拉伯历史上哲学家肯迪、法拉比、伊本·西那、苏赫拉瓦尔迪等人,形成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阿拉伯语称“侯凯玛”派(Hukama’,意为“智者”,即哲学家)。欧洲同期或稍晚的引述就更多了,晚到六世纪都还有。中国则是元朝就有记录。传世文献有,在拜占庭帝国保留下来较多,现在梵蒂冈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馆藏较多;出土文物也有,最早的是公元一世纪的莎草纸文献《雅典宪政》。好几个藏有莎草纸文物的博物馆都有线上扫描件库开放,进去按作者名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任何有正常理智的人其实很容易可以判断亚里斯多德的思想是否存在过。
事实上,古希腊著作传世文献尤其在拜占庭保留得不少。说欧洲从阿拉伯世界找回古希腊文化,更多是说思想启发而不是翻译文献,地理上也不是从中东而是西班牙。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期间古希腊思想得以传播,尤其是十二世纪伊本·路西德又叫阿维洛伊影响巨大。之后欧洲开始发掘整理已经被遗忘或雪藏的文献,现在西方历史有个专业叫古典学,就是考据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的,经典作品都有各个传世、出土文献和引述的谱系图,非常细致。这里给一个部分作品各版本手稿的目录:https://www.tertullian.org/rpearse/manuscripts/greek_classics.htm,里面有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作品。
阿拉伯语国内懂的人不多,研究中世纪阿拉伯语希腊著作的大概没有,没有必要,所以类似资料很少。民史最喜欢挑这种诡异角度要别人举证,然后就宣称没有、赢了。其实当然有,例如https://primarysources.brillonline.com/browse/memo-1-pioneer-orientalists,这是荷兰莱顿大学收藏的中东手稿一部分目录,阿拉伯语看不懂,其中欧几里得、托勒密的名字还是能看懂的。
民史的各类奇谭,只要较真,都很荒诞,被批驳后面不改色立即从地摊文库里找个新的诡异角度洪水攻击。反过来,被问到再确凿的事实、再明显的道理,或者能否按同样诡异逻辑套中国历史,就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