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在r&b领域水平泛善可陈,流行乐和桑巴这类倒玩的比较溜
【本文来自《周杰伦难得的是作品都是原创,20多年来一直有新作品,难道不优秀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周杰伦恰恰是华语乐坛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当年听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惊讶如此业务能力的作曲编曲竟然可以出道?
演唱方面无需评价,流行乐唱法没什么硬性标准,想怎么唱都行,属于个人风格。
作曲方面不会、不懂r&b偏要r&b,在世纪之交欧美新一波方兴未艾的r&b潮中不断拙劣的模仿抄袭。关键是,模仿和抄袭竟然一直保持拙劣的水平,旋律和节奏模版似乎永远不会更新,导致前期同模流水线口水凑数作品竟然占了一半以上。不知道如此水平的作曲如何称作“神”?
后来随着华语流行乐水平激流勇退,周杰伦开始半吊子r&b与中国风缝合怪般的创新尝试。虽然是缝合怪,但在大陆音乐市场的普遍受众中确实是“新”。要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现代流行乐、电子乐与民族风格的融合在world music和new age方向上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说毫无新意。但在周杰伦的普遍听众中,应该是初次接受并唯一接触的融合音乐风格。
这个弗兰肯斯坦极大的降低了融合音乐风格的门槛的同时,也毫无疑问的降低了此风格的音乐水平和相应的欣赏水平。
至于编曲与出品,前期,尤其是第一、二张专辑可以用惨案来形容。这个水平与华语唱片工业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达到了群租房上铺工作室的下限。
吴宗宪当年力推周杰伦出道,净是嘴把式,就没花点儿钱租个能用的合成器好好处理一下音色?没有钱找个三流制作人带带生瓜蛋子?配器就在gm128标准midi音色库里随便选几个?套着模版点几条轨就导出了?单曲和专辑的音色风格做调整统一了吗我怀疑?两张专辑中乐手演奏录音的素材少得可怜,是真的没钱,还是凸显周杰伦的素人水准不得而知。
从这两张专辑的制作水平和市场反响来看,出品方成功的探明了当时市场的欣赏水平之低和对低水准产品接受程度之高——只要包装和舆论工作做的足够到位。总之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听了是直接摔门而出,直到近年岁数大了,包容性强了,才又耐着性子听完。
大部分对周杰伦音乐的批评,其实更像是对整个华语论坛起点不高而又快速下滑的批评,更是对其粉丝在这种大滑坡背景下堪忧的欣赏水平和无节制的原始崇拜的批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华语流行乐的极大失望。
当然,不仅是华语乐坛,全世界流行乐市场由于线上音乐的规则,伴随着收入上升的是无底线的水平下降。随便写个16小节的乐句,再加上一段bridge,如果不行再来段rap,loop几遍凑够两分钟齐活上线收钱。就这玩意儿评价一水儿的太棒了、好听、感动哭了之类的,反正我是笑了。
周杰伦的歌,在qq音乐上160不到170首我是完全仔细的反复听过,并且归纳总结了近20多首我认为“还可以”的歌,其中和粉丝公认的好歌重合度不是很高,r&b模版口水歌、国风歌、说唱基本我都没有选,反而是传统一些的流行风格小歌听起来还行,有板有眼的完成度比较高,比如《公主病》、《不爱我就拉倒》、《说走就走》、《我要夏天》、《乌克丽丽》、《阳光宅男》。
从专辑时间上来看,从2007年的《我很忙》开始,流行乐和拉丁乐因素的不断增加,专辑水平也逐渐提高。这两年粉丝怒喷的单曲质量其实在如今的音乐市场中倒还挺好。所以我认为他在r&b领域其实水平泛善可陈,中国风更是乏善可陈之上的勉强为之,流行乐和桑巴、bossa nova这类倒玩的比较溜。可惜囿于舆论和市场需求,他不得不在不擅长的风格领域花费了太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