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上的神奇“露天工作室”

  印象中,聚集在“露天修鞋铺”的三三两两人和那条巴扎的街是格外得热闹。

  两三把长椅,一台我也叫不出名字且极其简陋的修鞋机器,和一台极乱的“工作台”就是鞋匠们闯荡江湖的武器。

500

  在新疆,修鞋匠也有独特的称号,叫“莫子多孜(mozdoz)”。

  无论你的鞋被毁成什么样,都能在他们手里近乎完美地恢复原样。

  修鞋是个手工艺活,修鞋的工艺由过去单纯的钉和缝补发展成如今的黏、钉、缝、正色、修色等炉火纯青的技术。

500

  ▲新浪微博@苏丹卿

  随着技艺的纯熟和开店单干的本金被攒够,修鞋匠们得以结束在街头摆摊,风吹雨打下的补鞋生活,逐步走进了明亮干净的门面商铺。

  但我忘不掉的还是巴扎上神奇的“露天工作室”!

  巴扎上的神奇“露天工作室”

  以前,好像每一个巴扎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必存在一个修鞋铺。

500

  ▲新浪微博@苏丹卿

  来到铺子,简单的问候寒暄后,鞋匠师傅拿过鞋子仔细打量一番,翻出陈旧的布围放在大腿上,便开始展现自己真正的技术。

  顾客形形色色的需求在师傅看来都不是问题。

  “工作台”在前,你说师傅怕过什么。

  古老的行当 

  鞋子作为保护双脚的绝佳单品,出现的时间最晚可以追溯至被发掘鉴定为“世界第一靴”的4000多年前,鞋匠作为不可或缺的手艺人自然是一个古老的行当。

500

  ▲《疯狂原始人》截屏/盖给伊芙穿他自制的鞋子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双鞋,正是出土于新疆楼兰的一双4000年前的靴子。

  这双靴子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严格来讲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鞋了,堪称“世界第一靴”。

500

  而新疆地区自古以来的鞋履变化如何,现阶段要缕清其中变化的奥秘确实是较为困难的。

  但谈及工具变化的发展历程,那我只能说情况可参考地毯编制时使用的工具演变情况——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500

  ▲行业工具|图自网站“世界数字图书馆”

500

  ▲新浪微博@苏丹卿

  鞋匠行当的传承也是“师父带徒弟”的形制。虽制鞋之难多劝退初有兴趣的人——这一点无可奈何,但还是想说一句,这项手艺,我学了虽不能坚持作鞋匠,但还是好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500

  ▲《鞋匠》截图/Bilibili up主“子牙姜姜姜姜”

视频连接请戳

  ▲主人公:喀什手工制鞋匠木萨江·斯迪克

  鞋匠——心灵捕手

  在极其简陋的“露天修鞋铺”,顾客们总是络绎不绝,有闲暇的老人,有农忙结束后的农民,也有来送修家中顽皮小孩鞋子的顾家妈妈。

  他们不曾相识却在这神奇的店铺下侃侃而谈:

  “你这鞋穿了有段时间了是吧?”“是早上来巴扎的吗?”

500

  ▲强悍的鞋匠不仅限于修鞋/新浪微博@苏丹卿

  你万万想不到从简单寒暄开始的这场交谈,还会涉及到时事热闻。

  当你还在沉浸于和师傅的交谈中时,突然发现师傅已经快完成手头的活儿了。

  鞋匠师傅用娴熟的手法成功完成了这次“手术”,所谓一气呵成啊。

500

  ▲新浪微博@苏丹卿

  若问顾客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同师傅和其他顾客一同分享?

  不要小瞧有一双巧手的鞋匠!

  鞋匠们像是“心灵捕手”,无论是修鞋需求还是聊天唠嗑,都是顾客们的知心好伙伴。

  “露天修鞋铺”的回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独具特色的“露天店铺”慢慢从我们生活中退出。

  有次,我偶然地发现家门前的巴扎街道最尾处仍有一位老爷爷坚持开这一“特色”店铺,他埋头干活,动作依旧灵活娴熟,与坐在长椅上的顾客们侃侃而谈。

500

500

500

  ▲新浪微博@苏丹卿

  那一瞬间于我而言,好像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年拉着爷爷的手,坐在“露天修鞋铺”的长椅上,待他与鞋匠交流完“时事热点”后,带我去买雪糕……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过往的回忆,展开回忆的画卷,细细品味,只觉无尽的美好和思念。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克拜尔

  版      块:迹忆新疆

  版      主:爱特肯

  作      者:散米热,爱特肯

  校      对:伊玛努尔·凯撒尔

  排      版:杨鉴

  图      源:网络

2021-11-17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战区”要点燃?特朗普:这个市长和州长该投监狱

美智库报告:对付中国,日本最好使唤,韩国不听话

和平真的降临了?“特朗普小心半场开香槟”

涉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中方密集出手!

“重大升级!中方以美之道还治其身,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