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是去拼低价人力成本,实际是给美元纸片买单?
【本文由“你卤味”推荐,来自《年轻人愿意进工厂才是怪事,不要玩虚的,快快加钱加到1万以上再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比如5000涨到1万,但是工资成本只占产品成本的10%-20%,最终产品价格只涨10%就可以覆盖了。----这是一算家的吧,如果最终产品价格大家都都涨上去,你的工资又不是以前那样值钱了。都这样涨,物价也上来了。能涨工资是好事,但这样简单涨可能不现实。还是要发展高价值生产端,高生产率更现实。
服装产业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只有10%,就算涨一倍,那也就是最终成本增加10%,但是你想过没有,这增加的一倍工资能带动多少消费,增加多少国内市场,服务行业比如餐饮之类确实人力成本占比高,对等的增加就对了。
你看看美国吧,美国的服务行业比如餐厅,基本上是跟人民币一比一对应的,这是服务行业本质。
但是美国的服装生产,也就比中国贵个两三成成本。
至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汽车芯片各种化工品,可能成本比中国还低。
中国老是去拼低价人力成本,实际是给美元纸片买单。
中国国内市场做不大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出口极度压低中国工人工资乱加班,自然就没法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