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工人盛衰史:凡机器能够做到的皆不必再由人类劳力去完成
“工人”一词,一般是相对于现代工业经济而言的。工厂蓝领工人数量在总就业人口中的占比持续攀升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近两百年之久。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夕,在每一个发达国家,除了英国和比利时以外,最大的就业群体依旧是农民以及住在雇主家的佣人,包括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
1883年即在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无产阶级”在产业工人中仍旧占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在无数的小作坊中工作的技术工人,这样的小作坊多雇佣20-30个工人。
然而,与农民或佣人不同,制造业的蓝领工人属于新兴阶级,他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和城市里。很快证明作为一个阶级 ——自身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第一批罢工几乎是伴随着工厂工人的出现而出现的。
1900年,西方国家的产业工人已经成为在工厂中控制机器的工人的同义词,这些工厂雇佣的工人数量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 —— 但是,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政治权力、没有经济能力或购买力。不少人不切实际地认为,亨利.福特(1863-1947)于1907年推出的T型车便宜到工人已买得起的地步。
甚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工人普遍仍没有养老金;没有带薪假期;没有加班工资;星期天或晚上工作也不能多挣钱;没有健康保险(德国除外);没有失业救济金;工作普遍没有安全感;产业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在日本等一些国家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前夕。
与农民和佣人不同,工人们证明了他们具有组织起来的能力 —— 证明他们具有一个作为“阶级”采取行动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工厂蓝领工人的数量此时出现疾速增长。在1950年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蓝领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2/5,虽然蓝领产业工人只有在战时才实际上占大多数,但他们在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已经是人数最多的群体,受到不同寻常的尊重。
在美国,在实行大规模生产的行业中工作、参加了工会的工人事实上在收入上已经接近上层阶级的收入水平,年收入加福利已经达到了5万美元,在汽车制造业甚至已超过了10万美元。在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也差不多。他们在工作上拥有了安全感;有了养老金;有了长时间的带薪假期;有终身失业保险或“终身雇佣制”。
二战后的一段时期,无论在美国、德国,还是在法国、意大利,产业工人加入的工会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权力最大和组织最完善的政治力量。在英国等一些国家,工会甚至被认为是“真正的政府”,权力大于首相和议会。在日本,1948年发生在丰田公司和1954年发生在日产公司的罢工中,被组织起来的产业工人几乎要推翻整个“体制”,自己接管政权。
有关西方产业工人的编年史往往突出描写武装斗争,特别是举行罢工的工人与警察的冲突。实际上,产业工人的崛起显然不是靠武装斗争实现的。产业工人的崛起没有破坏社会的稳定。相反,他们的崛起成为20世纪发展最稳定的社会事件 —— 是农民数量萎缩和佣人已基本消失却没有引发社会危机的原因。
由于大量聚集在一起的的产业工人形成群体,即他们工作的地点不再是小作坊或者家里,而是大型工厂,因此工厂才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措施提高工人的生产率。1881年,人们便开始了系统化地研究工作、任务和工具。如此一来,从事手工生产或搬运工作的复合生产率每年都会提高3-4%。在20世纪的不到100年里,每个工人的生产率总共提高了不下50倍。
历史上没有哪个阶级能像蓝领工人那样发展的那么快,也没有哪个阶级能像他们那样没落的那么快。
起初,蓝领工人数量出现下滑的速度很缓慢,但在1980年以后,许多国家开始出现加速下滑的迹象。在20世纪最后的20-30年里,美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在所有发达国家中下降得最快也最多。同时,除日本外美国的工业产量在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增长得最快。
到了1990年代初,蓝领工人及其工会出现了全面和不可逆转的倒退。产业工人的数量已剩下不足1/5 —— 即与1900年时的水平差不多。—— 顶替了大量工厂蓝领工人崛起的新兴的、正逐步地占据支配地位的群体是“专业知识工作者”、“技术服务劳动者”。
【1993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岗位1.496亿,
……在大约20年不到的时间里快速于2011年增加到了2.254亿,2012年达到2.32亿到达了一个峰值。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绝对数量及占比均从2013年开始已在连年下降;2019年与2012年相比就业岗位已经减少了将近2000万个。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仍在持续增长中,2019年时已相当于2012年的1.55倍。
10多年前,能进入富士康之类的大工厂做工还具有很大吸引力,现如今不少具有高中或大专学历的新一代年轻人宁愿选择送外卖、做中介……,再也不愿进工厂谋生了。
无论在为数不多大型国有的工业企业里,还是在民营的工业企业里,越来越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工作在生产或服务一线的“1990后”一开始便更愿意自视或被视为“工程师”,而非“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
对于出生在1990年代的人来说,1980年代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他们所难以想象的 —— 至少80%以上的人口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一年到头从事着手劳肩扛……绝非浪漫如斯的庄稼活。
工业力量曾呼啸而来,工业社会似乎又要转瞬而逝,知识经济已开始慢慢变成为最大的现实、挑战,甚至是威胁。知识的定义突破了传统,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价值伦理的挑战或威胁更明显。
发生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的,不是单纯经济成就甚至传统意识形态所能解释得了的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是人本身 —— 人类所独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觉悟,竞争与排斥,奋斗与同情,冲突与共生 —— 在未来社会无比脆弱而又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