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其然不教其所以然,这是中国教育最需要拚弃的弊端
【本文来自《美国教师能用2个瓶子演示“龙卷风形成机理”,我们上百万老师却没想到这样的教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教其然不教其所以然,这是中国教育最需要拚弃的弊端。
兴趣不可能是第一位,知其所以然才是第一位。
有了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才会产生兴趣。没有这个过程,就是填鸭似的死记硬背,怎么产生兴趣。
看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经历吧:
“1941年,于敏进入天津木斋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异被推荐转学至耀华中学读高三。此时,他遇到了两位恩师。
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文和古诗词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的背景、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等讲得透彻明了。这种教学方法使于敏很受启发:思考和分析问题也应如此,将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中,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另一位是数学老师赵伯炎,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于敏受益终生,他由此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善于从宏观角度处理微观问题,具有开阔视野和战略眼光,且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