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功勋》看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近期,电视剧《功勋》的热播让剧中的几位科学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曾几何时的隐姓埋名到现在家喻户晓,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对科学家的追捧意味着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崇科学、推崇创新的氛围已日渐浓厚。
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内在之核。“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这句话来自于“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适用于中国的每一位科学家,尤其是剧中那些在艰苦年代为国奋斗的科学家们。身于幕后,寂寂无名,十年一日,埋首浩繁,霜刃功成,默然身退。如果不是爱国精神的支撑,如何能够在没有大型计算设备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将一张白纸变成演算完毕的手稿,再从手稿变成一件件大国重器?如果不是爱国精神的支撑,如何能够在茫茫戈壁的风沙之中,在缺粮少水的艰苦条件下,奋战在试验场?如果不是爱国精神的支撑,如何能够背井离乡,埋首在实验室一次次地进行实验,从成千上万的验方中寻找出抗疟新药?
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动力之源。“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这句台词来自于剧中于敏对美国物理协会期刊《现代物理评论》进行挑战,提出氚氚反应没有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面对权威敢于寻求突破的创新精神,才在后来打造出了氢弹唯二构型之一——于敏构型。实践证明,于敏构型相比较美国的T-U构型更具优越性,不仅重量更轻,保养费用极低,保质期极长,而且直接实现小型化,第一次试验就可以进行空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都是在前人未曾涉及之处勘探赴险,披荆斩棘,无论是氢弹研制、核潜艇研制还是青蒿素的发现,都是从一张白纸起步再到震惊世界结束,创新精神之于科学家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动力源泉。
协同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诞生之基。“作为总师,我将和大家一起下潜。”这句台词来自于剧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之前的动员讲话。这是对于设计的绝对自信,更是与试验人员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协同精神。大国重器的诞生离不开部分精英科学家的天才构想,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大批量的科研人员、实验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共同付出的心血。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正是有了这种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才能推动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科研力量急速增长。
老一辈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克服条件之简陋,突破思想之桎梏,于霸权封锁中突出重围,在一穷二白中创造奇迹,甘于埋名,潜心钻研,不畏艰险,志在报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最为坚实的追梦人,科学家精神更是培育新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传承好科学家精神之于当今社会不仅是对老一辈科学家卓越功勋的肯定,也新时代人才振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