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辫技艺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工艺,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草编 工艺起源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草编制品是凤翔 农村世代相传的一种家庭副业。草编取材于麦轩、玉米皮等,由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编成草辫,经熏蒸、染色,再缝制成各种器物。“凤翔三绝”(西凤酒、东湖柳、女人手)中的“女人手”就是因此而来。

凤翔草编以小麦秸秆、柳枝、藤条、马莲苹叶为主要原料,其编制方法分四个步骤:一是将秸秆按粗、中、细认真分类并入水浸泡,使秸秆柔韧绵软;二是以四根头、七根头手工编辫,俗称"掐辫子”,编出直辫、犬牙辫、拐角辫;三是纺经子挂缝底、帮、边;四是上把、装饰。

凤翔草编工艺品色泽明快、鲜艳,质地轻巧耐用,柔韧轻便,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按其用途大体可分产以下几类:

生产生活用品:如草帽、草提篮、草墩(坐垫)、门帘、蚂蚱笼子、牲畜眼罩等。

装饰用品:如屏风、壁挂(配有山水、人物、花草、风景等)、吊篮、挂花等。

节日礼品:如丹心桃、九角星、十二生肖等。

 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草编“起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凤翔草编工艺日臻成熟,作品早已成为一件件民间艺术品,而为外界群众所喜爱。近年来,由于老艺人相继去世,学习该项手艺的年轻人又大为减少,加之草制品市场的萎缩,凤翔草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保护。凤翔草编技艺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生产、生活用品为主要内容的风翔草编制品已不为人们所必要,导致市场严重萎缩。其次,年轻妇女外出务工者逐年增多,手工草编利润空间小,相当数量的妇女不愿从事这项技艺,从业人员逐年下降。凤翔草编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溯至历史起源,陕西草编已经传承发展了几千年。虽说现当代草编制品在家庭生活中已经不常用了。但是其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过程中依旧能够彰显出其本身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工业化的生产,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环境问题。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草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其从生产的每一个环境都是纯天然的,整个过程并无环境问题产生。正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我们能用草编制品代替家居日用品中的而一部分,也是我们个人对环保的贡献。传承草编技艺不仅传的是一种工艺也是一种现当代的“环保理念”,这便是陕西草编在传承过程中的社会价值。

每一种草编都来自民间,它都是劳动群众生产智慧的体现。它的存在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成为了大家寄托愿望的载体。在陕西民间有小孩过满月、有老人过寿都可以送上编有富贵平安或健康长寿图案的草编制品。手巧的家长还会给孩子在丰收后用麦秸秆或玉米皮编出田间地头的小动物,用来给孩子玩耍。新年到来草编上会有年年有余或福字的形象或者编一个生肖放在家里。民间生活是多彩多姿的,而这丰富的生活也都融合在了人人都爱的陕西草编里。透过这些草编,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们在生活上的乐趣与追求。这样的“民俗文化价值”在陕西草编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陕西草编虽然说是来自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但是其“美术价值”不可小觑。选取的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其在编织手法、造型等方面也有复杂之处。现在草编类的工艺美术品个个经典,例如草编孔雀,草木在手艺人的手中来回弯折,不同动物部位使用不同的折法会有不同的纹路肌理产生,一步百步千步都不会出现错误。就是在这样的手法下,一个象征吉祥,逼真的草编孔雀就诞生了。陕西草编的编织技艺是历史上一代代传承者总结、积淀而来其中蕴含的是人们在编织方面的思考与智慧。通过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陕西,看到的不仅是用处更是物品背后手艺人的审美价值和美术想法。如今,陕西草编也如同绘画、雕塑一样成为一种实用的美术。

现在,虽然我们能够看到纯粹的陕西手工草编越来越少了,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继续做草编技艺的传承工作。传统手工艺是一门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以前它或许仅仅只是人们生活的技能但现在它更多承担的是传统文化功能。

2021-10-21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

“欧盟想‘投降’,只有法国公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