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文科,也要考数学?因为数学实在太重要。
【本文由“摇光”推荐,来自《高中文科生刚考完试,让文科生被数学主宰,有必要吗?》评论区,标题为摇光添加】
从作者这篇文章——确切来说是文章里的种种错误(主要是逻辑错误)恰恰证明数学的重要。PS:只是不知道作者是真的数学不好,还是出于不喜欢数学进而拒绝运用该有的逻辑,从而导致了作者的文章(当然也包括文章所包含的作者的思维)显示出“数学“(逻辑)不及格的。
哪怕是文科,数学的总分只占三大主科总分的1/3,只占所有高考科目总分的1/5(以总分750的通常或者旧考法计算),怎么就得出了”数学主宰文科“?除了极少数学校和专业之外,高校是按总分招录的,你只是数学跛脚或者只是数学很牛,都主宰不了你能考入什么学校。
你非数学科成绩好,是能掩盖或者比得上数学科好的人,可怎么就得出了”数学在考试中的结构失衡“?这种逻辑,不就像你吃饭时主要用右手,就说左手就不必要存在或者不必要运用了?这都什么逻辑!此外,许你非数学科成绩好,就不许别人数学科成绩好吗?
还有,”中文系、哲学系等等,基本完全用不到数学“?中文系出身的人说的话、写的文章,结构混乱、逻辑关系错乱,就像作者你自己本文中的诸多逻辑错误,也能行?哲学系的人搞不清楚哲学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思想思辨,只硬记强搬哲学的论点名言,也能行?
要知道,数学所代表的可不只是算数,而是包括结构、逻辑、辩证、应用的一整套的逻辑学。学数学,只学到算数与计算,而学不到其数学逻辑,就是完全的数学上的不学无术。哪怕是简单的算数加法,我们学的也不是具体的某个数字加某个数字,而是学诸多具体数字的加法背后所喻示包含的数学逻辑。
有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算数与计算,并不代表着这些事情其中不存在数学。简单的过马路的决定,写文章的结构与逻辑关系,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与乐器,以及人们种种“觉得”、“估计”类的判定,背后都有数学。
你或许不明白,人类的进步,背后贡献最大的学科,就是数学,而不是什么物理学、化学或者别的学科(就连语文或者说文字,也只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或者一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才具有数学那样大的功效)。无论是纺织机还是计算机,亦或者是最简单的杠杆、滑轮、齿轮、车轮,背后都是数学。哪怕是文科的进步,背后最大的贡献,也是数学。比如,哲学涉及到统计归纳、推导、思辨、论证等数学逻辑;高级的文学和艺术,也是建立在作者和读者具有良好的逻辑基础和发散思维的前提下的,否则没人能写得出或看得明白其文章;音乐方面,从音符、音阶的确立,到诸多乐谱、乐器的大量生产,乃至黑白双键的钢琴的发明,背后都是数学(乐曲和乐器在古代产量都很低,全靠音乐素养好、耳力强的人才能生产,直到近代人类归纳和弄明白了音符、音阶背后的数学关系,并总结出来相对应的数学公式。比如各音符或音阶或音色的彼此之间,是成某一种数学关系,才能好听的;把一个个音符串起来的写歌作曲,也要按某一种数学规律才会好听;丝弦类乐器,各段震动丝弦所发出的音符、音阶、音色之间,亦即不同的震动丝弦的弦长之间,也是成一个相应的数学公式所确定的比例的,如此才能符合和正确发出好听的正确音符、音阶、音色。人类正是懂得了这一点,依据这些数学规律/公式,才能开始大量教育音乐写作和生产乐器的——没错,现在就是一个五音不分甚至耳聋的人,知道了这一点后也能生产出乐器;而钢琴刚开始发明时只有白键,是数学的进步才添加了黑键的)。
总之,数学很重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只是它往往在生活中内化为了一种潜意识、规律、规则、逻辑等东西,普通人不仔细思考的话通常意识不到其存在而已。或许并不是人人都用得到高级的数学,但数学特别是基础的、初级的、中级的数学是现代人才最重要的基础素养。数学并不是你不明白或者觉察不到,就可以轻言低视甚至扬弃的。
(贴示:隔得这么久后,还偶尔有人收藏此文,那我还是简单补充完整数学的另一点重要性吧):
数学背后或者说数学所蕴含的另一点极其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注:数学的两大内核是”理性“与”逻辑“)
数学的”理性“体现于:数学是人类脑中纯粹的思维,不受外界和任何实物的影响;数学内在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不受限于任何场合、概念、定义、“方向”的。
比如,“1”可以是一块钱,也可以是一颗星球,都不影响数学的“1+1”等的内容与逻辑,也不影响逻辑不变的情况下把哪个“1”放前面还是后面或者哪里;你有没有钱、看不看得到钱,都不影响你计算有某某有多少财富。
这就让数学很不同于“受限”的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因为像牛顿定律、经典力学、无机化学等物理与化学的内容与逻辑,是受限于特定的场合等因素的。比如经典力学完全不适用量子力学,无机化学反应也不适用于底层微观粒子或有机化学层面。
数学的这种“理性”,导致了”数学真理号称绝对的真理“的说法。而其它像物理学科的真理,就不是绝对的真理了,因为换个”场合“——比如把经典力学用在量子层面——就不成立了。
数学的这种“理性”,更是造就了人类文明的特殊与高度。因为人类不曾掌握”理性“的话,哪怕学会用火、木棒等工具,学会了”语言“,也会导致人类和人类文明止步于聪明的灵长类动物社会。比如有些猴子就会使用火和木棒,猴子等很多动物群落也会使用”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掌握了“理性”,并把“理性”或明或潜意识地置于感性、本能等等之上,把很多行为和决定用”理性“作为前提并搭配”逻辑“做出取舍,然后最终做出选择与行动,完全不同于动物的把感性、本能就作为行为与决定的标准,才让人类和人类文明真正超脱出生物世界的。
数学的”理性“给人类和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与高度的例子(当然大部分的例子也离不开数学的”逻辑“这另一内核),就不详举了。简单说的话就是,人类的很多发明与进步,只要在数学上被推导是正确的(常常以数学定理、推论或者其它学科的主要由数学构筑的定理、推论的方式出现),哪怕还没有在实践或者实际的观测中得到证实,那人类就能利用这个”数学推导“而发明出某些新的东西并投入使用(或者是在要把这个”数学推导“证实的实践中完成发明的)。也正是因此,数学的”理性“和”逻辑“的两大内核的相结合重要性,不只体现在人类的过去、现在,也体现在人类的未来——如果说有什么科学能够决定和造就人类及人类文明的未来的走向、速度、高度,那就是数学。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就在不断地以滞后的方式,去证明很多数学以及主要由数学构筑的学科的定理、推论,未来也会如此。
你知道人类完全丧失”理性“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吗?是疯子和重度精神病患者(疯子和精神病患者并不一定就丧失”逻辑“能力,但”理性“绝对没有多少)。假如你经常丧失绝大部分的”理性“,那你绝对无法在人类这个社会中长期生存,其后果的严重性要比丧失”逻辑“的能力还要严重得多。
数学是最能体现”理性“与”逻辑“这两者的存在,并体现两者有机结合的终极学科。你或许在生活中可以用不上数学的计算,有时候也可以不顾”逻辑“,但”理性“你绝对用得上,更是你难以抛弃的。
至于在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为何显得数学不重要?那是因为常见的、不惹眼球的数学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潜意识地忽略了,或者见多就视而不见了,进而潜意识地轻视了数学的价值,而我们同时又缺少能体现或突显数学的巨大作用与价值的前沿数学的发现与应用。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人人能算数、惯于算数,但还缺少开创性的大数学家。
打开APP查看72条评论
评论72条
知行合一
2021-10-18 13:31
竹西瘦鼠
2021-10-18 12:48
结论“数学不是科学”是正确的,但论证及前提是错的。数学是独立于科学之外的一门学科!原文作者认为数学重要但数学考试不重要,那学了数学怎么检测学习情况?又以文科方面需要某些数学知识不会而吐槽,那是大学文科的数学课没开的原因,而那些数学课没有初等数学也难学啊。最后,高中本就是选拔,你学文科那是不是从高一开始就不学理化生地?
有道理,但"数学不是科学"这句话存疑。我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语言,科学必然打上数学的烙印。
知行合一
2021-10-18 13:26
fuhao3503
2021-10-18 12:16
那你不妨先回答我一下,日常生活,注意是日常生活里,哪里有能让人直觉意识到存在“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存在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以及“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的选项。
或者说,是不是在非欧几何这个分支没有诞生前,人类就不过日子了?
数或数学,是因为人们生活需要而"变现的",而不是因为数或数学才产生人类生话。一切文化都因为人类生活而产生,包括思辡之说。
竹西瘦鼠
2021-10-18 12:48
知行合一
2021-10-17 22:09
"另外提请注意的是,数学不能被证伪,所以数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这句"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析起来挺有意思,科学首先是被分科了的"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这个"分科"之"分"是不是首先表达了具有数学数字意义?
换一个角度,如果不是"分",可不可以认为是"合",而"合"不是"一"吗?看起来分与合一都离不开数学数字啊。
没有数字,世界一片混沌,数学自然无从建立。
结论“数学不是科学”是正确的,但论证及前提是错的。数学是独立于科学之外的一门学科!原文作者认为数学重要但数学考试不重要,那学了数学怎么检测学习情况?又以文科方面需要某些数学知识不会而吐槽,那是大学文科的数学课没开的原因,而那些数学课没有初等数学也难学啊。最后,高中本就是选拔,你学文科那是不是从高一开始就不学理化生地?
fuhao3503
2021-10-18 12:16
知行合一
2021-10-18 11:50
"但并不表示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
————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如果不是,数学就不存在了。数学是对"数"运用的升级。
那你不妨先回答我一下,日常生活,注意是日常生活里,哪里有能让人直觉意识到存在“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存在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以及“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的选项。
或者说,是不是在非欧几何这个分支没有诞生前,人类就不过日子了?
知行合一
2021-10-18 11:50
fuhao3503
2021-10-18 09:53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并不是说没有孔夫子之前,地球就不自转了。
数学有用,但不要迷信数学。
还是那句话,数学所反映的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表示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
"但并不表示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
————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如果不是,数学就不存在了。数学是对"数"运用的升级。
fuhao3503
2021-10-18 09:53
知行合一
2021-10-17 22:09
"另外提请注意的是,数学不能被证伪,所以数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这句"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析起来挺有意思,科学首先是被分科了的"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这个"分科"之"分"是不是首先表达了具有数学数字意义?
换一个角度,如果不是"分",可不可以认为是"合",而"合"不是"一"吗?看起来分与合一都离不开数学数字啊。
没有数字,世界一片混沌,数学自然无从建立。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并不是说没有孔夫子之前,地球就不自转了。
数学有用,但不要迷信数学。
还是那句话,数学所反映的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表示数学就是天生对应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