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如果孩子都没有的话,归途也没有了
【本文来自《我32了,已经准备不婚不育,作为女性我总结一下这么决定的原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人的思想啊,是分阶段的
情感,更是分阶段
为人子女时,更多的是对家庭父母的依赖,也可以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成人未成家时,能自食其力,与社会平等共处,父母从绝对的依靠变成了平等的关系
上有老下有小时,孩子就是最大的责任,父母赡养也可能是重大责任,但是父母孩子也是我们最大的精神依靠。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个时代,如果是孩子都没有的话,归途也没有了。
每个人生阶段相应的情感需求你是避不开的,就算最后一生孤老,曾作为懵懂少女(阳光少年)时,那时你肯定也有过对异性的憧憬。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看似说女人要受更大的苦。实则是女人是思想情感的升华。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相信古代也不是说要侍奉父母,而重点是“游必有方”,让父母的精神得以寄托。那无儿无女的,绝对孤苦不用说的。
繁衍生息,这个是人的动物属性本能,这个都达不到,人生一定是缺憾的。
(总会有一些人,为了社会而放弃了自已的家庭、人生,甚至生命,他们的不完美已经是社会的遗憾,还能做选择的我们,不应以他们遗憾结果来错误指导当下的选择,更应做最好的选择来告慰他们)
我绝对反对养儿防老这种说法。
原则上人生应该努力奋斗,创造价值,为世界留下更多的财富,让你的孩子也因此享受你的物质财富。(这个只是原则上,实际大部分人做不到,但这个作为指导思想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