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参加过抗美援越,我多次问过他这段经历,他说可不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本文来自《看完《长津湖》后,我小外甥说出了两个观后感,让人哭笑不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大舅家的二哥当年也走出过国门,跟美国鬼子真枪实弹地干过。不过他参加的是抗美援越、是高炮手。后来转业回到地方,政府给安排到当地一家区街小厂当副厂长。
周围的人包括我,曾经问过多少次他在抗美援越的战斗经历。二表哥一向沉默寡言。问多了才说:那时候打仗可不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顶多再来一句:能活着回来就不容易了。
我从小因为我是听我妈说过二哥在越南打过仗。可能后来中越关系紧张,也就再没怎么提过这事儿。再往后家里曾经找出过一张我二哥跟战友们在丛林里、在芭蕉树低下照相的相片。
生活中我二哥也是很低调的一个人,老实巴交、不计名利。不了解他的人,光知道他是当兵转业回来的,根本不知道他曾经出生入死、参加过抗美援越。他后来也没拿这事儿向组织上提过什么要求,一直到90年代末下岗大潮他的经历也都跟广大下岗工人一个样儿。也许在经历了高强度战争、经历血与火考验以后,真心是有些看淡生死、宠辱不惊、惯看庭前花开花落了。
遇到敌机轰炸,第一批炸弹一般都是炸高射炮位。看过《金刚川》电影之后不禁情境代入一下,感觉挺可怕的。想想也是:飞机轰炸,生怕被发现躲还来不及呢。敢跟飞机对着干,敢去招惹飞机,拼个你死我活,不是一般人能挺过来的。想想也难。
打仗的时候别的兵种,好歹还有个前方后方之分、紧要关头还有战友能指望上。赶上遇到了美国飞机凌空轰炸、高射炮打飞机简直就成了天地对决。等到那时候、天地之间,别人谁谁也都指望不上了。几个人抱成团,炮就是你、你就是炮,欲与天公试比高。能挺过一轮轰炸,感觉就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一样。
反正我觉得:要是在当时,我是没那么大觉悟、也没那么大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