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长津湖之战:中美双方真实参战人数对比如何?美国的师怎么那么多人?
网文来自网友原文翻译投稿,所有言论皆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文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点击页眉也可刷新 | 公众号内只能发布一些简单的译文(容易被删),更多译文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网站。
长津湖之战:中美双方真实参战人数对比如何?竟有美国网友提出20:1的惊人说法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at did the Chinese think of the U.S. troops in Chosin Reservoir?
-
-
John Cate
Freelance Public Relations Specialist, Bethel, NC,Lived in Clayton, NC2010–2015
自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2010-2015年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克莱顿
毛主席派他最好的将军宋时轮发起了一场阻击战以“清理”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
在战争期间,宋时轮的手下都是一些百战精锐(他们都是与蒋介石的军队打过仗的精锐老兵,很多人还曾在二战中打过日本人),毛向宋传达了以下信息:
“美国陆战1师的战斗力据说是美军里面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以一到两个师做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
他清楚他的人正在和一些厉害的角色作战,但他们增加了“一到两个师”也没能完成任务。
平心而论,还有两个美国陆军师以及一些英国和韩国的部队参与了这场战斗,他们的作战都很英勇,但海军陆战队第1师曾一度遭到10个中国师的围攻并将挡住了他们。中国承认在这场战斗中有49000人伤亡,但一些人的估计要高得多。
中国人有理由为自己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的胜利感到自豪,但他们也知道自己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
Jon Davis
仅供参考,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一个师由3个团和一个司令部组成,因此楼主所说的是,10个中国师(相当于40个团)被大约2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团挡住了。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在那里战斗过的人都被视为“长津精英”(Chosin Few)。
-
Michael Feng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目标是彻底摧毁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参与了战斗。而且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防守方,一般来说,攻击防守方需要更多的人力。再加上中国军队缺乏良好的后勤保障,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在火力方面也完全落于下风,他们的空中支援和重型武器很少,因此这场战斗中双方真正的实力实际上相当平衡。
-
Garfield Farkle
当防御者在有大炮、地雷和装甲的支援下准备好防御阵地时,你说的没错;但长津湖地区的情况并非如此,美国海军陆战队沿着开阔的山路被拉伸了数英里,地面冻得很硬,试图挖一个防御阵地是不可能的。
此外,进攻方与防守方按比例所需的资源相对于中国军队拥有的巨大的人数优势要小得多。
后勤?海军陆战队都被包围了(哪来的后勤?)。
-
Michael Feng
这个20:1的比例是完全错误的,还有其他几支韩国和英国的部队也参与了这场战斗。
联合国军在战斗中的部队人数:
名义值:103520
自称:~30000
中国军队在战斗中的人数
名义值:150000
自称:~120000
因此,即使从数字上看,它也是相当平衡的,我不知道这个20:1的比例是从哪里来的,它根本就与事实不符。
更别说补给、后勤、火力等了,中国人最多只能携带7天的补给(食物和弹药),因此一周后,他们将不得不撤退或冒着弹尽粮绝的风险。而联合国军一直都拥有从空中、海上到陆地运转良好的完整的后勤供应链。
事实更像是这样:中国人以火力不足,后勤更差的局部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他们运用良好的战术和战略击败了数量相当(150000:103500)而火力和后勤条件好得多的敌军,然而,他们未能及时完全包围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让他们大部分得以撤退和逃跑。
差不多就是这样。
-
Jason Timerman
Ø 你直接从维基百科中摘录了至少值得怀疑的数据。
Ø 我的说法是关于海军陆战队1师的,该师是主要的作战力量,因此统计数据仍然站得住脚。
-
Michael Feng
不存在20比1的数据,如果维基百科有问题,请提供您自己的数据。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并非孤军奋战,因此你的说法与此无关。
-
Veto F. Roley
一个中国师只有大约10000人,比一个美国师要小。三个中国师组成一个军。因此,一个中国的军大约有30000人,10个中国师大约有100000人。
-
Javier Garcia
关键在于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寡不敌众。在双方停火之前,我的父亲就是一名长津精英(Chosin Few),除了他冻伤的黑脚外,他流泪的双眼足以让我知道在离开他的战友时他经历了什么。楼上:你可以列举数据,但数字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战斗和杀戮。
-
Veto F. Roley
哦?如何寡不敌众?
你不能将团与团、师与师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国家的编制是不一样的。一个中国的军(包含三个师,每个师10000人,总数大约30000人)略大于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或陆军的师(20000至25000人)。因此,当我读到关于朝鲜和中国军队的数量的回答时,我倾向于将中国的军等同于美国的师,并且我确认这样做是正确的。
话虽如此,但我并不反对美国/联合国部队在长津湖和随后的海岸撤退/后方推进时寡不敌众的说法。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以及美国、韩国和联合国在该地区的部队面对着大约有10万到15万的中国军队(为了简单起见,由于这些部队中的大多数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以我简称他们为“海军陆战队”。而即使有北朝鲜的部队参与,我们也可以将对面的军队简称为“中国军队”,因为大多数发动进攻的部队都是中国的军队)。“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在25000到30000之间,这意味着“海军陆战队”面对的“中国军队”的人数最少是4比1,最多是6比1。虽然不是楼上所说的20比1,但作为进攻方,“中国军队”的胜算仍然不大。
在长津湖地区的“海军陆战队”面临着两个比寡不敌众更为严重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这是同一个问题,因为寒冷同样影响着“海军陆战队”和“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也没有准备好应对朝鲜山区极端寒冷的天气。尽管如此,当你面临4比1或更糟的不利条件时,你需要所有人都能参加战斗。所以你可能会争辩说,“海军陆战队”在寒冷中的损失(冻伤等)更为严重,因为“海军陆战队”在人数和装备上已经处于劣势了。
主要的问题在于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关于穿越北朝鲜(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极其鲁莽的命令。如果美国和联合国部队是在与被摧毁的朝鲜军队作战,那么追求速度是有道理的,事实上这是为了防止朝鲜人重新集结其被打散的军队。但是,中国已经警告过美国,如果我们接近朝鲜和中国之间的边界鸭绿江,他们将进行干预,而麦克阿瑟故意无视了这一警告。事实上,在11月,中国人已经在几个地方暂时阻止了美国/联合国军的推进,但麦克阿瑟似乎认为他可以替中国人做出决定,因此他宣布中国不会干预朝鲜局势。
1950年11月,麦克阿瑟下令向鸭绿江全速推进。
这场到鸭绿江的推进导致美国/联合国部队在侧翼和后方出现了重大缺口,像营这样小的部队单位无法支援其左右翼部队,也无法指望后面的部队给它们提供支援。由于朝鲜的地形,第10军无法支援第8军,反之亦然。
海军陆战队第1师指挥官史密斯将军不喜欢他的部队已经在40/50英里的战线上展开的事实,并且他已经俘虏了大量的中国战俘,所以他抵制了向鸭绿江全速推进的命令。他希望先巩固自己的部队,保持侧翼秩序和后方部队在需要时增援前线部队的能力,然后再在有序的基础上推进到鸭绿江。但第10军司令、麦克阿瑟在韩国主要的马屁精阿尔蒙德少将拜访了史密斯,鼓动更快地向北进发,在华盛顿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也向他施压,要求他加快行动。
但史密斯担心中国人会利用美国/联合国防线上的这些缺口包围单个部队,并逐渐吃掉它们。事实上甚至连史密斯的海军陆战队也被中国军队分割和包围。然而,他们被包围是团而不是连和营,这给了他人力,让他可以从最北面的部队开始向南收缩,以获得力量并冲破中国军队的阵地。在粉碎中国第九集团军包围的过程中,史密斯将中国军队吸引到了他的阵地上,这使得其他部队如第10军的逃跑变得更加容易(另一个回答指出有超过100000名美国/联合国部队逃走,这是事实,但麦克阿瑟不计后果地向鸭绿江推进意味着每一个纵队都是独立的,无法支持其他纵队撤退到兴南港)。
因此,是的,在长津湖的海军陆战队正在与严寒作斗争,而且中国军队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他们。但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是麦克阿瑟不计后果地朝鸭绿江推进造成的被包围,这让中国人能够逐个攻击和摧毁美国/联合国部队。
-
Garfield Farkle
当时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师也配有一个炮兵团,当被派去作战时,他们还会有其他专业部队的支援。
同时,中国军队的师比海军陆战队的师要小得多。
不过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数量远远超过海军陆战队,这仍然是极不平衡的。
-
Mike Aldridge
一个海军陆战队师拥有4个团(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此外,该师还设有多个独立营,包括坦克营、战斗工兵营、两栖突击营、侦察营等。该师还设有多种战斗服务支持连:如卡车连、通信连等。
-
Cem Arslan
嗯,我认为与西方标准相比,中国步兵师的规模明显偏小,而且装备也很差……但在战场上的总人数方面我们仍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
John Cate(答主)
没错,面对10个中国师与面对10个苏联或北约的师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是优秀的战斗人员,他们习惯于在物资上处于劣势时战斗,这是他们在面对日本人和国民党时所习惯的情况。他们知道他们将不得不用人数去压倒联合国部队,他们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双方都有充分的理由庆祝他们的士兵在那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
原文较长有删节,查看更多译文可点击:樱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