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加深:同龄人没有抛弃你,但00后正在越过你

500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00后平均存款

超过了24个省最低工资

01

2018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

最小的00后昨天还在过儿童节,最大的那一批已经上大学。

前段时间,腾讯发布了《00后研究报告》,56页的PPT中最耸人听闻的是:90后平均存款约815元,00后平均存款约1840元,是90后的两倍多。

对于这个数据,很多人不屑一顾,有人嘲笑说:00后还没开始工作,1840元的平均存款是统计的Q币么?

还有人说“90后没有存款,是因为都拿去买房了”。

戏谑是为了掩饰尴尬,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数据其实很严肃。

第一是因为这里统计的90后不是现在的90后,而是十年前的90后。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年纪,现在十多岁小孩儿的存款是当年十多岁小孩儿的两倍多。

我再回想了一下我十多岁的年纪,00后的平均存款至少是那时我的,嗯,几百倍吧。

这才真正代表了,社会和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是因为这个数据的来源其实也很严肃。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腾讯报告里这个被传播最广的数据,其实压根不是腾讯自己做的。

500

看见上图左下角的小字了吗?00后平均存款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的一篇文章。

而这个《中国青年研究》期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理论刊物,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人家发布这份数据,可不是为了博媒体的眼球。

那么,1840元究竟有多少钱呢?

我查了一下数据,这个数超过了24个省的最低工资保障线,包括:

河北(1650、山西(1700、内蒙古1760、辽宁1620、吉林1780)、黑龙江1680、安徽1520、福建1700、江西1680、河南1720湖北1750、湖南1580、广西1680、海南1430、重庆1500)、四川1500、贵州1680、云南1670、西藏1650、陕西1680甘肃1620)、青海1500、宁夏1660、新疆1820

即使考虑到这里面有5个省近两年没有更新最低工资标准,00后的平均存款也超过了十多个省的最低工资线。

有人可能会说,你是不是数学不好,最低工资是按月算的呀。

我当然知道这一点,而今天,我之所以要把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

是因为其中正隐藏着我想要讨论的问题。

 

02

大部分00后还没有开始工作。

所谓的平均存款当然也不会是劳动所得,而是来自长辈、家庭的给予。

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前,00后将是最后一代法定独生子女。

腾讯报告显示,00后这一代平均每户子女个数低于1,他们不用像80或90后那样跟兄弟姐妹瓜分父母的爱和资源。

这意味着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像金字塔一样放在了一个针尖上。

1840元的平均存款,只是这笔财富积累的冰山一角。

一般来说,平均存款,也只占这些00后日常消费总数中的很小一部分。这个总数,按月算,也绝对不低。

大部分00后,在还没有工作前,就拥有了远超80后、90后的自由支配收入。

就像腾讯报告里说的:00后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更大的财务自主权。

进入社会后,他们将会拥有更多的资源。

与之相对应的,00后以前的每一代人,绝大部分进入社会的每一笔钱都需要自己去挣。

挣多少,有多少;不挣,什么都没有。

所谓的最低工资保障,保障的就是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最低工资保障不是最低生活保障。

后者是福利,可以不用干活;但前者不是,你只有付出劳动后,才能保障你能得到基本的工资收入。

现在,我们再来看00后平均存款超过24个省最低工资保障数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你付出了不亚于他人的劳动后得到的报酬,是某些人(00后们)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东西。

这就像进入一个游戏以后,你裸装什么东西也没有,需要辛辛苦苦打一个月的怪,做一个月的任务,才能获得第一笔初始奖励。

往上数的,50后/60后乃至70后,大家进入社会时都差不多,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打。

而00后一进入游戏后,系统提示:已获得金钱奖励1840元。

我们经常说的,财富的积累、阶层的跨越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接力赛。

现在接力赛的效果,终于在00后的身上显露无疑。

如果大家都需要跑完400米,那么他们的平均起跑点可能已经到了50米开外。

这还只是平均数,考虑到我国典型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那些留在农村的人和城市00后的真正差距,可能大到无法想象。

那些天天感叹同龄人跑太快抛弃了你的人,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

因为,00后们在开跑前就已经越过了你。

 

2

不断降低的流动性

不断加深的财富鸿沟

03

过去的四十年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搅动了巨量财富,中国社会遍地流金;大浪淘沙后,这些财富渐渐开始沉淀,并通过各种方式被牢牢攥在了手里。

我们也越来越发现,虽然大家都很拼,但整个社会的财富已经越来越搅不动了;八九十年代那种只要大着胆子搞点事儿就能发家致富的神话,发生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低。

所以腾讯报告里,正文第一张PPT就是阶层流动性降低。

500

这种流动性降低优先反映在了财富收入上。

看过一个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美国的13%左右,但我们10亿美元以上的富豪是美国的一倍多,奢侈品消费达到了美国的70%。

财富逐步集中和流动性逐步降低的结果就是,有钱人将越来越有钱,而穷人将越来越难以翻身。

这也就意味着,当00后大量继承几代人的财富后,将会比白手起家的我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只要社会还保持稳定,他们将在合法规则内,拥有更多财富自由的机会。

社会经济的自然发展,已经在我们和00后之间划出了巨大的鸿沟。 

而且相对于背负了太多历史包袱的80后、90后,财富自由的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新人类。

他们伴随“大国崛起”而长大,更开放自信。

他们也是第一批在智能手机/平板和wifi中长大的一代人。

我上了初中才第一次进网吧,大学二年级才拥有自己的电脑。

高中的时候,学校里要组织搞主题班会比赛,需要做会动的演示。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PPT。

全班几乎没有人会做,最后一个从外省大城市转学回来的女生,做了一个很基础的演示,拿了第一名。

这个女生大学去了浙大,我们再无联系,只听说她早已走到更远更高的地方。

而现在的小朋友,小学时就要开始自己做PPT演示了,家庭作业都要通过APP提交。

有时候我都在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对网络和现代社会的理解会不会完全和我们不一样?

04

我并不是金钱至上的人。

之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反复提到“财富”两个字,是因为,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发现00后在自律、吃苦、品德、学习等方面比我们有显著优势。

他们的真正优势,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财富。

家庭积累的财富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有更好的“初始条件”,让他们在年轻时就能更多地接触到更广阔的的世界和更新的科技。

他们也毫不吝啬于去使用这种家庭积累的优势。 

500

更重要的是,财富让他们能更多地将精力和时间用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去。

就像腾讯报告里说的,00后的热爱更多出于自发,62%的00后表示“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

相对而言,我们更多时候还只是在为了工作而工作。

而这才是决定我们与00后最大差距的地方。

按照马洛斯需求理论,我们还处在“生理和安全需求”,但00后将更早进入“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们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500

想要发现人生的意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大量的财富;但财富有助于发现人生的意义。

许多人都感到,由于日常事务的干扰,他们无法腾出时间来深入思考最本质的人生问题。

就像我,虽然工作本身也会给我带来成就感之类的东西,但我更愿意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待着,看看书,写写东西,想想问题。

我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要养家糊口。

想要过上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既然不能像00后那样靠父辈余荫,剩下的路也就只有自我奋斗了。

唯一的问题是,因为过高的奋斗成本,许多人已经不愿意再像上一代那样付出更多努力了。

3

不是你自己规划生活

就是别人来规划你的生活

05

去年有一篇文章很火,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

里面有个引起很多人共鸣的词——“佛系”,大家还总结出了标准的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

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看起来是心理学的层面,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面对巨大的财富差距,以及刚进入社会就会面临的房子、婚姻、工作重压,既然想要的得不到,不如不将就也不强求。

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经济文化的发展,拉平了精神消费的成本,更提供了这种回避的可能。

在过去,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基本是一致的。

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享受什么样的精神消费,像看书听戏、旅游闲逛、聚会宴乐、清谈扯淡都是有闲有钱阶级的特权。

但现在,年薪五百万的人,所能享受到的大众精神消费与你别无两样。

动漫、游戏、电影、综艺、网文、小视频,总有一款可以让你沉迷。

有一天想充充大款,也可以打开直播,刷刷火箭、游艇、飞机,来一波。

看美国大片,不会因为你收入是我的1000倍,所能得到的享受就能高我多少。哪怕你包了一个IMAX的场子看,也不见得就比我躺在床上拿个平板看要爽多少。

只要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无敌的。只不过,这种无敌随时可能被现实击破。

我想起某个大佬说过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就清心寡欲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人生最残忍的就是,在该拼命的年纪,舒服了几年,到了真正该享受的时候,却还在拼命。

还记得文章开头我提到过的最低工资保障线吗?

说实话,最低工资保障并不是保障现在这群年轻人的,它主要保障的对象是那些五六十岁仍做着最基础工作的人。

我所在单位的很多外包物业人员。

年纪都很大了,还做着清扫、维修、除草之类的重活,拿着微薄的收入。

我有时候看着他们真的很辛苦,却无能为力。

我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生活中确实有些不如意的际遇。但是,假如你我二十多岁就选择了放弃,在虚假的精神满足中浪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很有可能,到了四五十岁该被保障的就是你我了。

 

06

我前面说了一大堆00后在财富积累方面的优势,如果止步于此,这篇文章与那些唤起焦虑的文章并无本质区别。

我想说的是,虽然流动性在降低,但因为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各种政策的“刺激”。

我们并非没有逆势翻盘的可能。

写这篇文章时,我专门去查了下GDP数据。

结果发现,在00后出生以来的18年间,我们的GDP从10万亿快速增长到了80万亿,增长了近8倍;与此同时,广义货币却增长了12倍。

我们都记得2008年的4万亿。但事实上,2017年末的广义货币总量已经超过了160万亿,同时期的GDP只有80万亿。

我们的GDP超过美国一半多一点,但货币已经快是美国的两倍了。

这意味着,所有人的财富都被高度稀释了。

那些早期积累了大笔财富的人,如果坐吃山空,一样会变得一无所有。

就像是八九十年代那些在银行存了几万块打算靠利息过一辈子的“息爷”一样,梦想很美好,结果很悲剧。

所以,特别说一句:那些现在拥有十多套房产,然后觉得自己和子孙后代都不用再辛苦的人,趁早醒醒,都是幻觉。

用劳动换取财富,是几千年中国人骨子里信奉的东西,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

国家也不会允许有太多人开局送火枪,然后火枪换大炮,大炮换飞机,飞机换航母,一路开挂到最后。

你让那些手里只有锤头和镰刀的人怎么想?

 

4

想要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根本在于改变自己

07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你永远要坚信,你现在所处的时代,相对于动荡/战乱/封闭而言,就是一个好时代。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的改革开放。——《激荡三十年》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刚离职的百度总裁陆奇曾经是全球科技行业职位最高的华人。

之所以能这么说,是因为他所在的微软长期都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头羊。所以在微软里做到最好,也就意味着在全球科技行业里做到了顶尖。

但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中国的科技企业开始迎头赶上,微软现在市值7000多亿美元左右,而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都已经5000亿美元。

还有不上市,但营收超过BAT总和的华为。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微软做到副总裁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但在阿里、腾讯或者华为,从CEO到副总几乎清一色是中国人。

他们在阿里、腾讯、华为所能得到的财富和成就并不比在微软等美国公司低。

除了这几家超大公司,中国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互联网红利下诞生的各种自由职业,这些就是我们应该珍惜的机会。

这个社会还远远没有完全关闭上升的通道。

鸿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跨越的欲望和勇气。

是的,这个社会对年轻人并不友好,奋斗的难度更大;但如果只是抱怨社会,等待着来一场激烈的大变革,才是最不现实的幻想。

如果你从不冒险,从不成长,从不应对处境作出调整,从不开发自己真正的潜能。

凭什么要求自己比别人过得好?

我们可以认清社会的真相,但更要去积极面对,尽力去打好每一张牌。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8

为了这种改变,我想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要建立对财富的正确认知。

吴晓波曾经说过:在过去四十年里,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优秀的人,最大的关系是——欲望。你愿不愿意富起来,敢不敢为了致富而冒险。

他的调研和采访发现,那个年代真正智商情商最高/学历最高的人,大部分都在政府/军队/高校/国有企业里,过的挺好,没有离开。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混得不咋地的,投机倒把分子。

他说,他接触的很多中国商人,为什么要经商,为什么要做企业,因为爱钱。没有一个企业家说我不爱钱的。

这些年里,生活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是:不要矫情。

穷就要承认,没钱就要努力去挣

这没什么好丢脸的。

借用科比的一句话:既然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有钱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你只有承认了自己对财富的真正渴望,想清楚财富对于改变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你的兴趣爱好的意义,你才会拼尽全力去努力工作,不放过一丝一毫增加收入的渠道。 

第二,要选好一条赛道。

后台里有很多选择回老家的粉丝,他们跟我抱怨的问题和留在北上广打拼的一样多。

成年人的世界,选什么都不会太容易。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选一个明显更具有上升潜力的赛道。

我曾经和四大出来的人交流,当听到我描述一段时间的工作强度时,他很震惊地表示其实和四大也差不多了

然而,我们所获得的报酬和今后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我在得知一个学金融的同学现在一年掌管上亿的资金时,曾经非常沮丧地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知道学个中文也需要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学金融,毕竟当年数学还算是我的强项。

所以,当你在选择做投入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那些高收入的公司,更要选那些高收入的行业。

特别是现在注意力就是经济的时候,跟紧小视频/自媒体,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受到更高额度的回报。

第三,要努力成为一个专家。

陆奇在成为微软副总裁之前,就已经是计算机博士,有40多项美国专利。

李彦宏在归国创立百度之前,早已在世界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最核心的期刊上发表了顶尖的论文。

咪蒙在成为咪蒙之前,首先是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

……

他们后来的成就,只是在自己选好的赛道上,将自己的能力不断放大/迁移的结果。

你有没有在一件事情上做到足够投入,并且做到得心应手,决定了你自己是否能在财富的分配里占有一席之地。

成功是你实现了某个目标,而幸福则是你在享受这个目标让你获得的东西。

第四,要不断对自己进行深造。

这个社会,很多东西过时很快。

我在一家杂志社实习的时候,主编曾经痛心疾首地对我说过,他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童话大王》,到停刊的时候都很好,但就是没人看了。

讽刺的是,不久以后,主编所在的那本杂志也衰退到市面上很难看到了。

其实除了这本,还有诸如《少男少女》《花火》《萌芽》《科幻世界》……每一本都是回忆杀,但没有用。

相反,可能有人会以为,中国年龄最大的报纸之一的《人民日报》,在年轻人心里应该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结果它却在新媒体时代,跃居成为第一大V,还培育出了侠客岛/学习小组这两个超百万大号。

500

连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垮掉的《人民日报》都在努力革新,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一年365天,你天天吃甜食,可能会长几十斤;天天刷抖音,可能会用掉上百G的流量。

但假如每天都能花一点时间看一下有用的书籍(在消息区回复“书单”,可以查看我推荐的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温婉姑娘和王菊,但你在工作和思考上一定会有更多的领悟。

考虑我6月份我会深入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所以这里不展开讲该如何深造的内容。

大家只要知道,现在社会里,值得深造的永远是那些每多一点积累都能多发挥一分作用的东西。比如:多向思维/专业技能/影响力/人脉关系/资历/心理及情绪管理等等。

说白了,有工作技能傍身,有深刻理性的思维能力,有复杂的关系网和深厚的职场资历,才是真正让你面对00后时不会感到可怕的定心丸。

最后,多说一点。

许多人之所以选择逃避,无非是因为面对巨大鸿沟时的恐惧。

他们把自己和套现15亿的90后比,和平均存款1840元的00后比,和办场婚礼就要花个上亿的明星比,觉得一无所长的自己毫无希望。

鸿沟虽然存在,但这个社会并非零和博弈,不是你多挣一笔钱,别人就会少挣一笔钱;这个社会的容量很大,小米上市后即使批量造出了一堆千万富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很小。

所以,如果你要过得好,根本不需要和那么多人去比较;不是你要打败了99%的人,你才能变得更加成功。要这样想,自己都会累死。

你只要比过去的自己多进一步一点,你的生活就有改善的变化。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去过一个杂志社实习。

杂志社在郊区,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开车上班,车就停在杂志社后面的空地上。

我那时候天天想着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为家里创造好的条件,改变他们的生活。

我就想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呢?

有一天中午,我琢磨着这个问题,无意识地走到了后面的空地上。

我看了空地上停放的小车,数了一下,大概有30多辆车。

而那时候杂志社总人数不到一百人,所以我就在想,我要超过他们其中70%的人,那么我就可以有一辆车了。

这个目标很朴素。但现实却是,我毕业后压根没去杂志社,工作的第二年,我就可以买一辆车了。

我能实现我的目标,不是因为我真的打败了那个杂志社里70%的人(想想多难啊),而是因为我做出改变后,从其他方面获得了巨大进步。

所以,永远不要只盯着那些比你强的人,然后就丧失了斗志。你如果想比较的话,我给你一个数据。

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中国目前的文盲率为5.28%,这个数据统计的是15岁以上人口,也就是说大概6000万成年人是文盲。

所以只要你能读我写的这篇文章,你就已经“战胜”了6000万人了。

这样看,是不是觉得自己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 END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作者李栩然,知乎个人成长、职场干货领域40万赞答主,微信上最会写毛泽东的人。特别擅长将个人成长干货与历史人物故事相结合,观点独特、内容有趣,每一篇阅读都是十万+。喜欢他的文字,想阅读更多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推荐同步关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栩先生”,后台回复“毛泽东”或“犀利时评”,一定不虚此行。

最新热文:

1. 张小平离职背后,是一代人面临的梦想和焦虑

2. 鲁迅离开课本,当年讨厌他的我开始有点怀念

3. 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4. 如何像拥有性冲动一样,拥有自我改变的冲动?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500

2018-12-12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担心依赖美国,恐惧不如中国”,欧盟又挣扎…

“以前,世界仰望、效仿西方民主,但现在…”

英国钢铁行业哀叹:欧盟这波比特朗普更狠

“特朗普四处托人却希望渺茫,挪威官员想请病假躲躲”

“羞辱”完了,“环保少女”被以色列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