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西域的宗教演变“简”史(二):佛教谢幕,伊斯兰教登场

昨天,我们发布了今天《今天我们说说西域的宗教演变“简”史(一)》,我们继续阅读(二)。

第三阶段:伊斯兰教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军队的军事征服传播到中亚地区。

500

后来,阿拉伯入侵者对中亚的统治虽然崩溃了,但伊斯兰教已经成为这里的主要宗教,还出现了一些由当地封建主建立的伊斯兰政权。

其中,与新疆毗邻的萨曼王朝就是这样一个由当地塔吉克人建立的伊斯兰政权。

当时新疆地区共有三个地方政权:于阗王国、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

500

北宋时期(960-1127年)

500

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区敦煌为中心的一个政权。

归义军由张议潮反抗吐蕃起兵后所建,一度统治了河西地区十一个州,后来收缩后则主要割据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两州,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

840年,回鹘汗国灭亡,有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

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四年收复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节度押衙是归义军政权的中坚支柱和核心力量。

节度使通过押衙,将各个阶层的官员都纳入归义军府的系统中,扩大了归义军政权的统治基础。

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鹘入侵,於西桐海(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苏干湖)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所败,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为张淮深所败。

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

咸平五年(1002),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其族子曹宗寿胁迫自杀。曹宗寿掌握了归义军政权。

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

归义军也和辽朝开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喀喇汗王朝灭于阗王国,寺院僧人闻讯,十分恐惧,将文物藏在隐蔽的洞窟中,这就是日后的敦煌遗书。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寿卒,其子曹贤顺即位。

天禧四年(1020)和天圣元年(1023),曹贤顺曾两次向宋廷进贡物品。

景佑二年(1035年),归义军政权为李元昊所灭,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

500

南宋时期(1127-1279年)

500

宋朝西域三足鼎立

喀喇汗王朝是一些操突厥语的民族在新疆西部至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

由于喀喇汗王朝与萨曼王朝相邻,它因此成为萨曼王朝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首要目标。

9世纪中叶以后,萨曼王朝就不断发动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占领了喀喇汗王朝的大片领土。

893年,喀喇汗王朝的副都怛逻斯被萨曼王朝攻陷,驻守怛逻斯的副汗奥古尔恰克被迫迁往喀什噶尔。

不久,萨曼王朝发生内讧,争夺王位失败的纳斯尔王子潜逃到喀什噶尔向奥古尔恰克寻求庇护。

奥古尔恰克为了利用萨曼王朝的矛盾,不但允许纳斯尔在喀什噶尔避难,还任命他为阿图什地区行政长官。

纳斯尔到阿图什后不久,就利用他和奥古尔恰克的特殊关系,施展“牛皮巧计”,使一贯敌视伊斯兰教的奥古尔恰克同意他修建清真寺的要求。

纳斯尔回到阿图什后,立即宰杀了一头黄牛,把牛皮割成细条连结起来,然后用这条牛皮绳围了很大一块地,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大清真寺――阿图什大清真寺。

这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

500

纳斯尔不仅建造了清真寺,还把喀喇汗王朝的的一名重要成员萨图克·布格拉汗发展成为穆斯林。

萨图克原是喀喇汗王朝大汗之子,幼时丧父,后随叔叔奥古尔恰克生活。

相传奥古尔恰克曾答应等萨图克长大后就把权力移交给他。

但在他长成后却没有兑现诺言,萨图克对此十分不满。

后来他常常去阿图什打猎,在这里认识了纳斯尔并成了朋友。

不久,萨图克就在纳斯尔的说教下秘密加入了伊斯兰教,还取了一个“阿不都·克里木”的教名,成为喀喇汗王朝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王室成员。

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和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两个重要标志。

这两个事件大约发生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就是说,伊斯兰教这时已传入新疆。

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后,即在纳斯尔的帮助下开始了秘密传教活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他周围已聚集了几百名穆斯林。

910年(一说915年),萨图克·布格拉汗在中亚穆斯林的支持和帮助下,依靠这支穆斯林武装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

此后萨图克即利用权力强制推行伊斯兰教。

其子穆沙·阿尔斯兰汗继位后,发动了伊斯兰化运动,继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960年,20万帐游牧民接受伊斯兰教。

同年穆沙·阿尔斯兰汗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

至此,伊斯兰教经过两代统治者约半个世纪的推行,终于成为喀喇汗王朝的主要宗教。

萨图克·布格拉汗父子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的做法,遭到佛教及其他宗教信徒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各地不断发生反对强制改宗伊斯兰教的暴动。

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和高昌回鹘王国对喀喇汗王朝的做法也十分不满,所以对喀什噶尔等地佛教徒的反抗给予了支持。

962年,穆沙·阿尔斯兰汗以此为口实,发动了对于阗王国的“圣战”。战争初期,由于于阗得到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和吐蕃的支持,占据了优势,曾一度攻占喀什噶尔。

但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双方互有胜负,战争呈拉锯状态。

期间,穆沙.阿尔斯兰汗去世。

其子阿里·阿尔斯兰汗继位后,继续同于阗进行战争。

998年,双方在今英吉沙与疏勒交界处展开激战,可汗阿里·阿尔斯兰汗阵亡,喀喇汗王朝大败。

999年,喀喇汗王朝消灭中亚的老对手萨曼王朝后,将中亚的军队调往新疆,投入同于阗的战争。

这支生力军的参战,使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喀喇汗王朝的军队一直挺进到于阗城下,经长期围困后于1006年攻陷于阗城,于阗王国灭亡。

于阗国灭亡后,于阗的佛教徒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同伊斯兰占领者展开了激烈战斗。

在今策勒县达玛沟一带,不愿改宗伊斯兰教的佛教徒同伊斯兰占领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当地因此有了一个“乌尊塔特”(意思是“长期坚持异教的地方”)的地名。

500

从中亚带兵参加于阗战争的四个伊玛目,就是在策勒一个名叫波斯坦的地方被当地佛教徒杀死的,当地现存的“四伊玛目麻扎”,就是埋葬他们的坟墓。

于阗佛教徒的反抗大约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关于这场战争,至今和田民间仍有“百年战争”之说。

随着于阗王国的灭亡,佛教也结束了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统治地位。

从此,佛教势力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塔里木盆地西部至南部地区成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

长期的战争给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滞了南疆地区社会的发展。

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宗教战争中,由于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

所以,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于阗王国后不久,就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

喀喇汗王朝的大汗阿赫马德·托干汗亲自组织和指挥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

他率军从八拉沙衮(在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一带)出发,越过伊犁河,攻入高昌回鹘境内。高昌回鹘出兵迎击,打退了入侵之敌。

1017年,高昌回鹘发兵30万,跟踪追击,一直挺进到距八拉沙衮八日路程的地方。正在患病的阿赫马德·托干汗不得不抱病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打败了因长途奔袭而疲惫的高昌回鹘军队。

阿赫马德·托干汗又亲自率军追击,并再次攻入高昌回鹘境内。

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拚杀,战斗十分激烈。

喀喇汗王朝的军队于所到之处,像在于阗一样,不仅对不信伊斯兰教的回鹘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对回鹘佛教寺院也进行了大肆破坏:“我们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

高昌回鹘对入侵的喀喇汗王朝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正当战争进行中,阿赫马德·托干汗病情加重,喀喇汗王朝不得不撤兵罢战,对高昌回鹘的这次“圣战”无果而终。

喀喇汗王朝对高昌回鹘王国的宗教战争结束后不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喀喇汗王朝因此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

东、西喀喇汗王朝之间以及两政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争,无力再发动对外的伊斯兰圣战。

伊斯兰教在新疆的第一次传播高潮也就此结束。

500

500

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域后,把今新疆地区分封给了他的次子察合台。

察合台在新疆建立的地方政权称为“察合台汗国”。

500

察合台汗国统治前期,遵守成吉思汗的法令,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不强制推行任何宗教。

但是后来的统治者秃黑鲁帖木儿汗改变了这一政策。

1353年,秃黑鲁帖木儿汗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新疆地区第一位加入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

入教伊始他就强迫蒙古王公大臣皈依伊斯兰教,接着又在额西丁和卓家族的支持、配合下,在全汗国境内强制推行。

不久,阿力麻里就有16万蒙古人集体加入了伊斯兰教。

500

库车佛塔遗迹

500

库车苏巴什佛寺遗迹

额西丁和卓在秃黑鲁帖木儿汗的支持下,带领名为“库车伊斯兰社团”的传教组织进入库车,强迫当地佛教徒改变信仰,接受伊斯兰教。

库车的佛教徒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举行了暴动。

秃黑鲁帖木儿汗很快派兵镇压了暴动。“库车伊斯兰社团”乘机对库车的佛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他们强迫佛教徒接受伊斯兰教,对抗拒者则大肆屠杀,迫使佛教徒被迫加入伊斯兰教;

他们拆毁佛教寺院,捣毁佛像,焚烧佛教经典,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库车佛教文化几乎被破坏殆尽。

继于阗之后,新疆的又一个佛教中心就这样在血与火的清洗中湮灭了。

500

秃黑鲁帖木儿汗的后裔都把伊斯兰教作为维护统治和进行扩张的工具。

黑的儿火者汗在执政后不久,就发动了对吐鲁番的“圣战”。

在攻占吐鲁番后,狂热的伊斯兰士兵对这里的佛教徒进行了血腥屠杀,对佛教文化进行了彻底的破坏。

500

近代考古发现,出土的古代文献往往带有人为破坏的痕迹,有的是被有意撕毁的,有些则明显是被焚烧过的。

这些被烧剩的残卷,正是当时伊斯兰占领者放火焚烧寺院时,因房屋或院墙倒塌被压在下面才幸尔保存下来的。

在一些佛教寺院遗址里,还发现无数被撕得粉碎的佛教典籍浸泡在被杀僧侣的血泊中,经过几百年已凝结成硬如石头的东西,旁边有缺头断足的尸骨。

继黑的儿火者汗之后的穆罕默德汗是一个极端狂热的伊斯兰教推行者。

据穆斯林史书《中亚蒙兀儿史—拉失德史》记载,穆罕默德汗规定,所有的蒙古人都必须接受伊斯兰教,遵守教规,按时礼拜,并要带上“缠头巾”,违者严加惩处。

惩罚措施极其严厉,包括用马掌铁钉入犯者的头颅骨。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在这种严刑峻法的逼迫下,最后都被迫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逐渐融合到维吾尔等民族中去了。

16世纪初,伊斯兰教将佛教势力排挤出哈密。

500

哈密佛教遗迹

至此,伊斯兰教自传入以来,经过6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发展,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

至此,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来所形成的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演变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并存的格局。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伊斯兰教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但并不是整个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作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一是传播地域广大,遍及南、北疆。二是信仰人数多。

清朝时期,随着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的迁入,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七个民族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由于历史上这些民族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这些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乃至民族心理,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很多少数民族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多少数民族同志成为体制内干部,这些人自然就不信仰伊斯兰教,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开始增多。

这一时期,佛教在伊斯兰教的排挤下一度衰落后,不见了昔日寺院林立、僧侣成群的盛况,信仰者只是在家中烧香拜佛,从事一些简单的佛事活动。

附时间简要时间进程(作者:秦蜀风雨)

751年,怛罗斯之战,唐军退守葱岭,黑衣大食因为内乱不能东进。

753年,唐军越过葱岭攻占大勃律。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北庭派兵支援内地。

766年,吐蕃切断河西,790年,北庭陷落于吐蕃,随后安西唐军、回鹘援军与吐蕃军几番攻守。

808年,安西据点最终陷落于吐蕃。

810年,回鹘夺回北庭,与吐蕃在天山南北对峙。

821年,唐、吐蕃、回鹘三国弥兵会盟,西域停战,由吐蕃、回鹘分治,即吐蕃化、回鹘化。

846年,瓜、沙二州的汉人起义。

851年,光复河西十一州,唐设归义军镇,张议潮为归义节度使。

866年,归义军的仆固俊一部光复北庭,其后代建立高昌回鹘,在此前后,于阗光复,在唐末建立于阗李朝,西域大部分恢复为汉化势力。

五代时期,回纥一部在西域的西部建立黑汗王朝,某代君主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在S战推动下,黑汗于11世纪初攻占了于阗李朝,不久西夏攻灭归义军,西域的汉化势力只剩高昌回鶻。

据部分考证,仅过数年,于阗再次光复,只是势力不复从前,或其作为黑汗王朝的藩属国存在。

1131年,辽国残部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随即统一了西域并延展到中亚,重振了西域汉化势力。

13世纪初,蒙古人西征灭辽,摧毁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的各种势力。色目人成为蒙古人的可靠帮手,西域伊斯兰化反弹加剧。

14世纪后半叶,明朝崛起,但未能入据西域。

15世纪初,明朝控制哈密一带,但西域的伊斯兰化大局已定。-明代中叶以后,虎踞西域的蒙古势力逐渐东侵。

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中期,西域被蒙古人准噶尔汗国统治。

清朝中期以后,满蒙藏联盟式的帝国得到巩固,而伊斯兰化已进一步到了黄帝的故里陕西。

作者:科西嘉岛男爵。来源:第一书评岛。

2018-12-10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