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双减只能治标,治本需靠住宿制

500

前段时间,国家公布了新的双减政策,并开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再次成为了热点之一。

在笔者看来,“双减”只是治标之策,于治本差距甚远。

那么如何才能治本呢?

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

一、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教育不平等,是身份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之外,目前最大的不平等。如果不能实现教育公平,则整个社会就会从基础上陷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国家的长期良性发展。

但,任何事情都无法绝对,教育公平也一样。所以,在现实操作上,我们只能追求尽可能的相对公平,而不能苛求绝对公平。

二、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与解决方向

在笔者看来,现实中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

不同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不一样的。素质高、心态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这的确是教育的不公平,但这是无解的。

因为,我们不能搞成,孩子一生出来就全部由国家集体抚养。这种“种族延续至上”的极端做法,既违背中华民族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传统文化,也违背人性的基本规律——让人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少了人性中关于亲情之爱的光辉与伟大。

注:素质不是素养。素质是做人的道德水平,素养是学术与技艺的认知水平。所以素质高和文化高完全是两码事,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文盲也可以素质很高,教授也可以素质极差。

2、学校教育

不同的学校,教育水平是不一样的。好学校教育水平高,差学校教育水平低,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现行的政策体制下,学校分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两种。公立学校中,少部分是教育水平高的,大部分是教育水平相对差的。而私立学校,则基本上教育水平都是不很差的,因为差了就没人去了。

对于公立学校而言,形成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家投入多少的问题,也有历任校长能力高低的问题,还有许多其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之所以高,则基本上都是靠钱砸出来的。

所以,国家要想实现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是,宁可在其他事情上少花点钱,或者是收学费,也必须要坚决取缔一切私立学校。不能在财富不平等的基础上,再累加教育不平等,从而加大、加固整个社会的圈层化,进而造成社会的分裂与撕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公立学校的国家投入方面,不能总是“高坡填土”,而是要向弱者倾斜。并且,配套教师和校长流动制等配套措施。但,不管如何,要想彻底解决公立学校教育水平高低不一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形成的原因太复杂了,甚至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的(人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解决不了那个,要想全都解决不太现实。

注:幼儿园也应该全部纳入公立。所有的一切,无非是财政负担的问题,这其实是可以多方面入手综合解决的。具体怎么解决,这里就不多啰嗦了,后面有机会可以专门聊。

3、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导致我们现在教育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靠取缔课外辅导班是不现实的。即使你能禁得了公司性质的课外辅导班,你也杜绝不了各种私人家教。

所以,要想最大程度上的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大学前教育全部住宿制。只有学生都住宿在学校,减少了在校外的时间,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课外辅导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虽然,学生在周末休息和放假期间仍不可避免的会上各种辅导班,但毕竟减少了“吃小灶”的时间,也限制了公司性质辅导班的生存空间——只有周末和放假时间可以利用,会增加辅导班的运营成本与减少其招生数量(场地限制)。

同时,施行了住宿制,学校就可以把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有利于真正普及实现我们一直无法有效开展的素质教育。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所造成的负面作用(比如,孩子玩手机等),以及一些孩子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比如,缺乏锻炼、近视眼等)。

另外,也会大大减轻现在孩子上下学需要家长接送与晚上在家需要家长伺候的中国特色的家庭负担。没有了这个负担,不仅可以让父母更能专心工作或休息放松,还能减轻一部分家庭经济负担(课外培训班的支出少了,孩子乱花钱的机会也少了),甚至可能会提高生育率。

总而言之,虽然教育公平很重要,但要想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对于国家而言,只能是尽最大可能的去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在调节好教育资源分配的基础上,目前只要实施“学校公立+择校随机+全住宿制”,这种相对公平就能得到简单而有效的保证。

500

2021-09-30
社会 生活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中国不吃这套,特朗普只能试图从他们那里找面子”

“美国关税大棒落下,日本幻想破灭”

孟加拉国转向中国:对印关系从未如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