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主做的观众调查:耽美不会影响性取向和主流文化
昨天看到一个曾在教育行业工作,认证为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脑成像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的博主,发起了一项关于耽美观众的调查。
今天这份调查结果出来了。博主一共收到有效问卷2355个,下面是她今天整理的问卷结果。
博主也做了说明,这个调查问卷只是博主因为感兴趣简单做的一个调查问卷,问卷不是那么严谨,博主应该只在微博上晒出了问卷链接,参与问卷调查的应该主要是博主的粉丝。
问卷里也是只问了几个比较浅的小问题,并不想一些很专业的统计调查一样会问几十个问题。所以大家不要当做一个很严肃的事情看待,就是给大家看着玩一下。
一. 耽美文化的主要消费者画像是年轻未婚高知女性。
提供回答的2355个被试中,男性仅有48个,只占2.04%,剩下98%左右的都是女性。85%分布在18-40岁之间。
97%有本科或以上学历。 70.53% 未婚,27.9% 已婚,离异或其他占不足3%。
一句话说:耽美主要消费群体是高学历未婚的18-40岁女性。
二. 耽美是一个传播性比较强的文化。
我问了所有受试者,到底有没有安利过别人“耽美文化”。完全没有安利过任何人的,只占25%, 剩下的人群都安利过别人。
其中安利过5-10人的占9%,安利过10人以上的占5%。 大部分人安利过1-5个人。
以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这个传播率肯定高于1了,是“人传人”比较厉害的文化产品。
并且,越是长期用户,安利的可能性越高。10年以上的耽美用户,只有16.13%从未安利过,却有9.44%安利过10人以上。5-10年的耽美用户有19.25%从未安利过,5.67%安利过10人以上。
而只接触耽美不到一年的人,54.89%没有安利过任何人,0.95%安利过10人以上。
也就是说,越是长期用户,传播性越强。
三. 耽美虽然传播极快,但还不是主流文化。
91%的人看小说,也就是说,文字还是它的主要传播形式。
绝大多数人也是因为对故事情节和帅哥的向往才消费耽美文化,并不是为了猎奇。
它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的映射,并不能直接影响性向,性行为和主流文化。
四. 耽美虽然不是主流文化,吸金能力还是很强的。
我们问被试者给耽美,和非耽美产品,每年氪金多少,其数值几乎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耽美作为一个品类,可以在这群耽美消费者中,与其他所有品类的总和差不多。
而且每年氪金50元以下的人看似很多,但是基本都是受收入限制(也就是因为没有钱导致的没有氪金)。在高收入女性中,氪金数量明显增加。
其中月收入两万以上的女性中,年氪金1000元以上的占接近10%, 氪金100元以上的占接近一半。
随着用户越来越长期和重度,氪金数量也会提升。随着用户使用耽美年限增长,氪金50元以下的比例在明显衰减,高氪金比例明显增长。
同时,氪金也受娱乐时间占比的影响。重度用户(50%以上时间都在看耽美的人群) 氪金数量就会明显提升。
五. 耽美消费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上瘾,而不是越来越脱敏。
我们看了一下长期用户(也就是看耽美的历史长)与重度用户(也就是每天花在耽美的娱乐时间多)的关系,我们发现,越是长期用户中,重度用户的比例越高。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没有完全流失,耽美是一个越长期越重度的产品。
也就是说,看耽美一年以下的人,83%的人是极其轻度用户。看10年以上,极轻度用户就变成了29%,重度用户就变成了13.24%。
这只是一个粗浅的分析,我来简单说一下结论:
1. 耽美还是小众文化,但是它的用户粘性很强,传播性高
2. 很多人不氪金,不是因为不想氪金,而是收入还不够,随着收入层提升,氪金数量也提升。
3. 大多数人不因为耽美影响自己的爱情观和性向,对耽美是一种情感映射。
4. 长期用户与重度用户高度重合,所以消费趋势还是上涨的。
5. 主要消费群体是高学历人群,消费文字的能力高于其他形式。但是广播剧,漫画和电视剧也在兴起。
——————
有网友提到,这份调查的样本都是博主的粉丝,所以所以样本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有网友提到对自己认识的女生中,看耽美和不看耽美的印象。
还有网友说,虽然身边好多人看耽美,但自己对它就是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