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枪玩搏击学急救只是乐趣,完全不想有一天得真的用到它们
【本文来自《所有的“女子防身术”都是骗人的,防身最有用的两招:往人多的地方跑,尖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对搏斗还算有一点点经验。
我小学学的武术,套路拳脚和刀法都会一点。
初中开始练散打,不过考级只考了一个二星(八级武童)然后要专心考重高就没练下去了。
出国了也有去学校社团里玩过一阵子拳击(很业余欢乐的那种学生社团),现在回国虽然不玩了,但是平时也在玩射箭,也拿到了IPSC的气手枪射手资格。
说实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想在实战里打出成绩,那就得保持锻炼。
不管是保持架势,维持最优距离,格挡,出拳都需要养成下意识反应,如果只是学一学就放弃了,那基本就和部分考到了驾照就雪藏的人一样,半年不练基本就还给教练了。
得练,得用,才能保持“会用”这个buff。
开打的时候你肾上腺素会提升,有助于帮你提高注意力和供氧效率,但是同时动作也会容易变形。
对战的时候对新手来说学会挨打比会打人还重要,而学会下意识保护脸部下颚腹部迷走神经等等就需要不停的锻炼,熟才能生巧。
再说一个坏消息:
搏击是难精通并且容易受到体重体型性别和年龄碾压的运动。
哪怕我有三脚猫的搏击经验,我也只能保证自己不被一力降十会的猛男打的很惨(毕竟一个什么都不会的120kg胖子近距离一个肉蛋葱鸡我就扛不住了,搏击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所以奥运会要划分很严谨的不同体重等级的比赛)。
更不要说多数女性在平均的肌肉密度,体重,身高上对路人男性都有一定的劣势。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和男性“公平竞技”。
所以让所有女性学习防身术是一种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社会应该给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幼龄儿童,孕妇,老人)提供安全感,让他们不必去学什么搏击术枪斗术和如何安装反步兵阔剑地雷。
我玩枪玩搏击学急救只是乐趣,完全不想有一天得真的用到它们。
让这个社会保持这些就只是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