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这种无法追究责任的松散组织,要承担起代表家长群体的责任,我觉得不可行
【本文来自《【岛妹说】谁让“家长委员会”变了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实话,家委会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1.班费及课辅管理:初中及以上的年龄,购置学习资料可以完全交由几个相关的学生负责,完全不需要所谓的家委会帮助。而小学及以下的课业学习资料和班费,本就不应当出现,小学阶段需要什么支出?而且,让学生负责,相比一些所谓的家委,会让账目和支出的理由更单纯,同时管账的人也会更负责。就像我在初高中时期,除了每年教师节送一次礼物,绝对没有第二个理由送礼给老师,而且学生送的礼物,送的都是注重心意的礼物,如鲜花和贺卡,甚至有画像和T恤等。相比于成年人,学生会自主量力而行,支出绝对不多。绝不会送什么几百块的水壶,几百块的衬衫之类的只有价格高的礼物。
2.学校活动策划:至于活动相关的策划,应当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和进行,最多也不过是让老师赋予班干部权力,只有自己参与,学生才能在其中获得组织和交流能力的成长,不应当由所谓的家委会一手包办,剥夺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运动会的方阵表演和音乐会的节目等,里面涉及动员、策划、排练、制定计划、从各个渠道购置相关物品等,学生无法通过书本学习的能力,如果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那在学校举行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怎么能在实际问题中得到成长呢?
3.腐败问题:家委会是腐败的滋生地,十分容易出现一些‘有门路’的家长,帮所有同学代买教辅或者礼物之类的,从中获得回扣等。我就见过,过一个学期后账本不明不白的家委会,有时明明在当当网和京东上买非常便宜的教辅,体育用具之类的,非要一起买,价格还贵了不少。让孩子自己去书城书店买,或者让孩子自己从网上挑选,难道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而且,家委会不仅可能会有财务腐败,还会有借花献佛的行为。家委利用家长代表的身份,从班费出钱,给老师或者学校买十分昂贵的礼物,然后除了他们几个家委,其他家长全程只需要出钱即可,他们善于利用所谓感恩等正当理由,胁迫大多数家长出钱,但实际上真正露面和老师沟通的,和老师打好关系的,就他们几个而已。我也见过,小孩临毕业家委会发疯,想送一颗几千块近万的雕塑给学校的作纪念感恩用,还会有赠与仪式,他们几人出席,但要求所有家长分摊钱的,简直无话可说!
4.家校沟通:现在老师基本都用微信和家长沟通为主,什么通知也是发微信群,如果有关于孩子的重大事情,家长也会直接找到班主任询问,这里根本无需再多架一个桥梁,家委会在这里也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没有家委会之前,难道老师就没办法通知家长了吗?个人认为,当年发的纸质通知,都比家委会群里一句句收到来的让人感觉简单多了。
5.监督问题:关于监督学校的问题,最重要的不是家长,而是学生自己的意识和反馈和家长的忍受力。就算没有家委会,该反馈的还是会反馈,该没用的还是没用。只是看那些家长敢不敢真的闹起来而已,人多并不比人少厉害。比如我的家委会,在学校装修食堂期间,多次反馈小孩学校外包伙食不行,但是学校根本丝毫不会理会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家委会,问题直到一年后新食堂开业才缓解。
最后,我清楚许多家委会是比较不错的,但我想问,谁又知道自己会遇到哪种家委会呢?
如果老师有问题,可以追究老师的责任,但家委会有问题,闹大了也不过是解散罢了。这种无法追究责任的松散组织,要承担起家长代表和越来越多的责任,我觉得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