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创作者是不是进入舒适区了?作品很少有震击灵魂的了
【本文来自《最近几年的德云社,也走小鲜肉饭圈培养模式,完全听不下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差不多十年前,和我一个朋友探讨一个话题,现在流行音乐圈没什么值得听的新人,创作类型歌手也后继乏力,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当时,我们着重谈论的是陶喆。陶喆歌手生涯初段的专辑,真的是首首耐听,词曲俱佳,但客观的说,自2002年黑色柳丁专辑之后,没有拿得出手的专辑甚至是单曲。
当时,我们的一致结论是,当一个创作者,生活进入了舒适区,失去了创作的动力,无法真实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时候,他的创造自然就无法击中听者看者的灵魂。
我想,这个结论适合文艺圈的诸多大佬,包括姜昆,包括郭德纲,包括陈凯歌,包括张艺谋等等。
你能说这些大佬过去没有震击灵魂的作品么?都有!
为什么现在就没有?
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处于舒适区,他们感官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了,到了另一个不属于人民的层次。
曾经那么接地气的冯小刚,今年拍出来的南辕北辙为什么饱受批评,因为那就是他现在所处的阶级,那就是他的生活,而不是人民大众的生活。
我们需要什么文艺作品,需要的是真实反映人民大众生活以及精神需求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由什么样的文艺工作者来创造,只能由人民艺术家,至少是尊重人民大众需求的艺术家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