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稻最大的问题是,注册完了结果市场做的不行,北稻反而做的市场更好,盖过了南稻
【本文来自《京城第一手信,却是一个百年北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北稻我记得是解放后原来的师傅都到北京糕点厂还是哪个国营的厂子里面了,还是继续做糕点。
83 年重新拿出来的牌子单独起的店,人还算有点渊源。
苏州稻香村其实一样,也是合到国营厂子了,但是好像苏州的是老师傅都没留住,当年起照也就剩一块牌子。
南稻最大的问题是,注册完了结果市场做的不行,北稻反而做的市场更好盖过了南稻。
所以说苏州稻香村,按说南方人思想应该活分啊,但为啥最后反而是北边做的更好?
至于北京稻香村这牌子到底怎么算,我觉得得先拿出来《大清律》看看北稻和不合规。
北京的继承北京稻香村,苏州的继承苏州稻香村,这弄不好可能只能这样。
但是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年没互联网,不能高效的互联互通。北京的做北边,苏州的做南边,等两家做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撞上了。
这事我觉得只能甩工商局身上了。
你说要是八几年就有 5G ,随时能查一下公司重名了没有,多好啊。
其实我倒是希望,吃点心的时候,上面包装中间就俩字“国营”。
这才是真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