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我从香港上万学费的“精神控制”课上逃出来了

最近,DCM的董事总经理魏萌,在上LEGACY里程课过程中,突发去世。

32岁的魏萌是风投界的名人,主导投资过探探、脉脉、熊猫星厨、Blued等项目。

8月14日,她参加由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设的LEGACY飞跃力工作坊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晕倒送往医院紧急救治,两天后不治身亡。

500

图源网略,侵删

网传,魏萌是在“四人辱骂一人“的互动环节中,因情绪激动发生突发状况,不幸离世。

家属随即声明这是谣传,但有关精神控制的争议并不能止息。

随着这个课程的越来越多细节曝光,我突然发现,这种生命动力三阶段的课程,我在香港上过啊!

500

五六年前,我正处在人生的低潮期。

当时有个好朋友极力劝说我去上一个课程,她说这门课给她整个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

本着对改变的期待,和对朋友的信任,我就去报名了三阶段课的第一个阶段。

课程不便宜,第一阶段港币5000多,第二阶段上万,第三阶段要三万多。

现在我们看到结果,以及一些内情的曝光,难免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人花钱去上“找骂”的课?

但实际上课程设计的很精妙。当你身在其中,未必能分辨出来。

而且说实话,课程有“精神控制”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启发和感人的地方。

你会感到情绪排毒的酸爽,受到集体高涨的情绪的感召。

这里有一说一,先谈谈收获。再说那些让我感觉别扭的地方。

500

谈谈你的感受,不要解释为什么

我记得有个环节是小组讨论,让你讲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谈谈当时的感受。 

500

最开始以为课程是像美剧那样的心理咨询

结果我发现一件特别震惊的事:我没法描述我的感受。

相反,我无法遏制地不停地解释: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辅导老师不停打断我说,不要解释!说你的感受就好!

这个可以说是我人生顿悟的时刻。原来我一直在忽视自己的感受啊!

我总是条件反射般地解释感受的合理性,是不是因为常常被人否定感受,产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呢?

你信任我吗?

500

我应该选择相信哪一边?

还有一个环节是,学员们自由走动,和其他学员相遇时,凭感觉对对方说“我信任你”,或“我不信任你”。

其实这个时候,除了带我进来的朋友,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所以我对几乎所有人都说“我不信任你”。

到点评环节,我惊讶地发现,大部分人都会对其他人说“我信任你”。

你根本不了解对方,何来信任之说?

我才发现原来人分两种:一种人先信任别人,直到感觉对方不值得信任;另一种人不信任别人,直到发现对方值得信任。

我忘了导师是如何评点的。但我找到了一个角度:我发现,我不信任陌生人并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缺乏安全感。

其实到这里为止,课程对我颇具启发。

这也是一个PUA典型套路的必要部分:你一开始会觉得好,特别好。

但是接下来,我就开始感觉别扭了。

500

“红与黑”

游戏“红与黑”,把人分成两组。

彼此在不能交流的情况下投票。两组都投红票双赢,都投黑票双输。但是万一,你投红票,对方组投黑票,你就输惨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吗!!我当时一听规则就懂了。

所以当组友们七嘴八舌要投黑票的时候,我站出来说,投红票吧,最后我们要算的是两组人合起来的得分。

然后我就被导师单独拎出来了。

现在想想,是因为,这种游戏玩到最后肯定双输,这样导师就能让大家深刻反省自己,为什么不信任别人。

出来我这么个搅局的,还怎么进行得下去。

导师让我当着所有人的面,讲讲我的想法。

我就把囚徒博弈,零和博弈巴拉巴拉说一遍。

然后导师说:“你是不是觉得你很懂?”

接下来,我和导师吵起来了!我从来不爱惹事,但没想到被惹到的时候一样头铁。

最后导师说,你不用上课了,你给我出去!

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那退钱吗?

一想到钱,我脖子就没那么硬了。最后我没走,但是从这里开始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你害死了你的组长”

500

            按课程的逻辑,瑞恩也害死了组长

这个游戏是做一个小组任务,出错的队伍,组长要受罚。

游戏很简单,就是报数,但是因为速度非常快,总有人会卡壳。一卡,组长就要做俯卧撑。

导师想要表达的是,集体任务中,你出错,就会连累负责人。

到这里为止没什么毛病,接下来就走向就离奇了。

因为一出错就惩罚,越紧张越出错,组长们俯卧撑越做越多,渐渐人就不大行了,动作开始有了电影慢动作的效果,非常悲壮。

这时候导师开始大声说,因为你们的不用心,你们的心不在焉,让你们的领导受这样的惩罚,你们反省自己,有没有用心做任务?你们就是这样对待为你们承担后果的人吗?

然后音乐响起!伴随导师大声煽情的旁白,人群慢慢自动围成一个圈,开始有人垂泣,甚至有人开始大声哭。

这时我心里的反感也到了顶峰!

我想这个任务和用心有什么关系?报数是神经反射而已。

况且,真的做错事,大家分析讨论改善就是,搞这些东西,莫不是有什么大病?

第一阶段课程就这么在我的不断顿悟-怀疑-顿悟-怀疑中来到了最后一天。

导师激扬又煽情的话一落地,教室两边大门拉开!

好家伙,走进来几十个穿着职业装的男男女女,据说是以前培训课的师兄师姐,半蹲下来和每一个人安利接下来的课程。

我本来还有一丝想要继续上课的念头,看到这一幕彻底倒了胃口。

真正稀缺的东西,是不会告诉你过了这村没这店的。

抱着这样的心情,我软硬兼施地拒绝了课程。

但是我朋友继续上课,于是我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你去死吧!”

游戏是这样的,大家投票选出几个“船长”,剩下的是船员。

船要沉了,船长们手里只有几张船票,他们要决定交给谁。

剩下的那些人,船长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说:“你去死吧!”

这个游戏场面混乱到进行不下去,船长们抱着“要去死”的船员嚎啕大哭。

有些船长不忍心,说不出这句话,导师就盯着他,必须把这话说出来,而且不许解释。

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的道德困境,是道德哲学家们喜欢讨论的,著名的电车悖论:你要不要牺牲一些人救另一些人。

现在我听说,这个课程照搬了很多美军训练二战军官的课程。

这倒是帮我理解了这个设计。

在战争中,作为中层军官,时常会遇到为了任务胜利,挑选一部分(你认识的)人去死。

所以需要一个课程,挑选,或者说训练那些能顶住愧疚做选择的人。

在我看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竭尽全力维护和平,不要让任何人陷入到这样毫无人性的道德困境中去。

那么问题来了,在和平年代,设计这样的培训内容是想做什么?

激发人性的阴暗?引发学员的愧疚?让大家感到自己有罪,利用这样的心理操纵学员吗?

据说,魏萌遇到的相互辱骂环节,就在这第二阶段课程里。

不管她的去世是不是这个环节造成,我都觉得课程设计非常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恶劣。

现代社会,大家压力都很大。魏萌的悲剧,暴露出大众对基本心理学常识的缺乏。

而且越是高学历,越是在过度自我鞭策中长大的人,越对自己的情绪缺乏了解,越有可能被误导。

如果大家都能学一些正规的心理学知识,对扭曲的价值观说不,也许就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了。

-END-

点击[香港体验官]查看原文

2021-08-24
社会 生活 港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