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培的同学赚了好几套房了,另个同学就批评他了:不像我们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文来自《重视教育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竞争力,不容伤害!(微信群讨论摘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续着自己的评论再发挥一下。
其实我质疑微信群聊天中的朋友的言论(即使是摘抄的)是否真的懂这次禁令的内涵?
首先,我认为任何级别的国内政府决策者都比群里的这几位要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非常明白让更多国人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对比摘抄的那些发言的朋友,政府更加清楚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公平性、普惠性、专业性和公益性才是政府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如果说禁止了校外辅导就把重视教育的传统伤害了,那是绝对的误解。
另外,在学校能够保证公立的公平的合格的教育能够满足大众的情境下,校外辅导对于拉落后同学一把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校外辅导已经变成了军备竞赛的必备选项,落后了,去校外辅导机构,想要拿高分,更要去校外辅导机构。最后公立学校的师资和学生都愿意去校外辅导机构,但是请问这最后是让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我们都可以说是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我想问的是所有的学生都收到了良好教育么?估计那些家庭富裕,不愁衣食住行的家庭是无所谓的,但是那些还在背负巨额房贷和其他生活压力的家庭该怎么办?更何况现在都在流传教育影响收入,但收入又影响教育而形成稳定的阶层固化。优秀教师和学生对校外辅导机构的追逐和依赖也已经使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被动摇。只要花钱就能获得好的教育环境(成不成功另说,但成功的概率肯定会高一点,毕竟刷题的练习效应还是有的),不花钱就会被放到一个老师可能不认真教,学生可能随意学的环境下(学的是好是坏也另说,但是这个不是我瞎说,我单位的领导就吐槽,有的老师已经教的不认真了,有的就想让学生去辅导班,要不然就是辅导班已经讲过了,学生也不认真听。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立教育被如此围攻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这是我没想到的),这公平么?这对国家和民族好么?
微信群中的某些朋友估计已经到富裕阶层了,并不清楚过分的校外辅导已经成为了普通家庭的大负担,也不太清楚校外辅导机构也已经成为公立教育或者说学校教育正常开展的一个大隐患。
而校外辅导机构的两个根本的买家并不是所谓你情我愿的学生和家长,而是不得不支出财政和劳动收入的国家和家长!
对于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和降低人口成长抚养负担的中国来说,学生在相对廉价公平的公立学校里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培养出优良的作风,才是当下政府认为的根本!校外辅导机构早就已经过线了,并且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战略起到了反作用。
其实那个群里面也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就是国外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有些的学校教育也是OK的,而且她也很感谢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也有一些大佬提出了公平性很重要的观点。但是还有群内摘抄的其他大佬只是知道教育传统很重要,却没有更深的探讨什么主体对什么主体执行优秀的教育最重要。这也是我看到这些大佬高谈阔论时想笑,却又觉得不那么好笑的地方。
当然,那位叫流星还有人来的朋友的言论还是让我笑了出来。依法行政,立法保护,产业说铲就铲,以后谁还敢投产?但实际上,教育产业已经让不少人兴旺发达了。而在他们兴旺发达的时候有没有关注注重教育公平的相关法律法规呢?有没有想起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执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根本大法《宪法》呢?有没想起教育的本质不是赚钱,而是育人呢?所以摘抄的部分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另外百年级别的教育机构,我还是更认教育部!
如果他们想到了这些,我想国家也不至于出台这样的政策。但是我想他们即使想这样做,某些疯狂的资本不会。
后面再讲两个个故事,挺好玩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家里不富裕,从大学起做家教贴补家用,很认真,做的也很好。后来和几个同学一起在三线城市搞家教公司,再后来搞到培训机构。其他的同学因为坚持不下都走了,但他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还不错,现在已经挣了估计有百万级别的现金,好几套房子了。学生也很多,有的发展的也不错,他也热爱教育工作。五年前我还说现在线上教育挺不错的,你要不要布局?他说他研究过,不喜欢线上,还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当然也可能是线上教育并不适合三线城市,或者他的公司也不愿意花钱搞这个事儿)。
但另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就批评他的这个行业,赚的钱虽然多,但技术水平并不高,没啥值得称赞的,不像我们是实实在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估计现在这个政策对那个同学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可能也是转型的好时候。)
我听完哈哈一笑,觉得批评的有道理,但也似乎尝到了柠檬的气息。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个是给果树浇水和卖果树果子的关系,不能因为果树结果能拿去卖钱,就忽视了给它浇水的重要性,这个是愚蠢的。但也不能让卖掉果子的钱全部拿来雇人浇水。这就有些无效劳动了,甚至可能会抑制其他消费,并形成教育财阀。
不过,单位后来招的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家境,让我还是有点担心,不是担心人家家境不好了,而是已经观察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好的家庭孩子确实看起来越来越牛逼,而这又让这些孩子组成的家庭可能也会很牛逼,但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呢?另外,我不是希望家境不错的家庭孩子不优秀,而是希望家庭环境无论是好是坏都能有一个良好而又平等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机会突破自己的困境。
而且自己也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带一些科普接待。总的来讲城里家庭环境好的家长和孩子来的确实多,不少听得也认真,课外准备也很充分。而城外的家境比较普通的家长和孩子来的就比较少,很多听得不是很认真。这也值得关注。
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也补过课,上过新东方,主要是补短板。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认真,我也从没睡过觉,逃过课,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最后结果还不错,虽然不及天才或者更刻苦的同学那么优秀,但也算是没给社会拖后腿,甚至还能为社会做出一点小贡献。也算是体验过教育产业的好,也沾了公平教育的光。最后也能有机会理解这个政策后面,政府的良苦用心!
最最后,如果硬要说产业杀不死,还会转入地下,有人还是会打擦边球,那我觉得这个结果也正常。只要校外辅导不要再抢学校教育的主干道就算是这个政策最关键的胜利了。要完全禁止也有一个成本和概率问题,不必要求过高。
另外,我们的教育市场其实还很宽泛,艺术、技术、体育等是不是也可以培训?我十分赞同加强体育课程,绝对有用!多年前的研究就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是不是也可以往这个方向转变一些,辅导辅导家长?如果还是有人要搞点家教,那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个人搞的规模和大资本投入完全是天地之差。当然,价格也要合理,产品不能再抢了教育的主干道,给大多数家庭背包袱,否则又要被市场或者政府教做人。
因此这个政策,除了教育的公平,还有收入分配的公平,还有产业的公平。
让人不由的想起张麻子来鹅城上任时的演讲:来鹅城,为的就是三件事儿,公平、公平、还是喵喵的公平!
祝大家都能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