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培的同学赚了好几套房了,另个同学就批评他了:不像我们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文来自《重视教育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竞争力,不容伤害!(微信群讨论摘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后面再讲两个个故事,挺好玩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家里不富裕,从大学起做家教贴补家用,很认真,做的也很好。后来和几个同学一起在三线城市搞家教公司,再后来搞到培训机构。其他的同学因为坚持不下都走了,但他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还不错,现在已经挣了估计有百万级别的现金,好几套房子了。学生也很多,有的发展的也不错,他也热爱教育工作。五年前我还说现在线上教育挺不错的,你要不要布局?他说他研究过,不喜欢线上,还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当然也可能是线上教育并不适合三线城市,或者他的公司也不愿意花钱搞这个事儿)。

但另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就批评他的这个行业,赚的钱虽然多,但技术水平并不高,没啥值得称赞的,不像我们是实实在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估计现在这个政策对那个同学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可能也是转型的好时候。)

我听完哈哈一笑,觉得批评的有道理,但也似乎尝到了柠檬的气息。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个是给果树浇水和卖果树果子的关系,不能因为果树结果能拿去卖钱,就忽视了给它浇水的重要性,这个是愚蠢的。但也不能让卖掉果子的钱全部拿来雇人浇水。这就有些无效劳动了,甚至可能会抑制其他消费,并形成教育财阀。

不过,单位后来招的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家境,让我还是有点担心,不是担心人家家境不好了,而是已经观察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好的家庭孩子确实看起来越来越牛逼,而这又让这些孩子组成的家庭可能也会很牛逼,但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呢?另外,我不是希望家境不错的家庭孩子不优秀,而是希望家庭环境无论是好是坏都能有一个良好而又平等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机会突破自己的困境。

而且自己也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带一些科普接待。总的来讲城里家庭环境好的家长和孩子来的确实多,不少听得也认真,课外准备也很充分。而城外的家境比较普通的家长和孩子来的就比较少,很多听得不是很认真。这也值得关注。

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也补过课,上过新东方,主要是补短板。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认真,我也从没睡过觉,逃过课,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最后结果还不错,虽然不及天才或者更刻苦的同学那么优秀,但也算是没给社会拖后腿,甚至还能为社会做出一点小贡献。也算是体验过教育产业的好,也沾了公平教育的光。最后也能有机会理解这个政策后面,政府的良苦用心!

最最后,如果硬要说产业杀不死,还会转入地下,有人还是会打擦边球,那我觉得这个结果也正常。只要校外辅导不要再抢学校教育的主干道就算是这个政策最关键的胜利了。要完全禁止也有一个成本和概率问题,不必要求过高。

另外,我们的教育市场其实还很宽泛,艺术、技术、体育等是不是也可以培训?我十分赞同加强体育课程,绝对有用!多年前的研究就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是不是也可以往这个方向转变一些,辅导辅导家长?如果还是有人要搞点家教,那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个人搞的规模和大资本投入完全是天地之差。当然,价格也要合理,产品不能再抢了教育的主干道,给大多数家庭背包袱,否则又要被市场或者政府教做人。

因此这个政策,除了教育的公平,还有收入分配的公平,还有产业的公平。

让人不由的想起张麻子来鹅城上任时的演讲:来鹅城,为的就是三件事儿,公平、公平、还是喵喵的公平!

祝大家都能学习进步!

2021-08-11
社会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白宫措手不及”,美农愤怒抗议:中国不买都怪你们

美政府稀土战略转向,想“师华长技以制华”

​中国航天新模式,“造火箭卫星将像造汽车”

要办“大事”必须绕过匈牙利,欧洲理事会主席亲自上阵

“以色列正成为全球舞台上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