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师工资并不低,但很多因素影响农村老师留任
【本文由“大雨倾盆”推荐,来自《我去顶岗的农村学校,班里考得最好的姑娘,她的分数放到城里,应该是倒数的那一种》评论区,标题为大雨倾盆添加】
农村的教育的确堪忧,
一,师资不足,我女儿从四年级转到城里读,领的课本还是在原校领,只有语、数、英三本,其它的因为没那么多老师教,砍掉了,弄得我还要在网上买课本。
二,学生流失严重,往往幼儿园时还有三十多个同学,到了上小学一年级,往往只剩下十几个,最低时只有个位数学生。
三,老师队伍不稳定,学生流失严重,对很多老师来说教学毫无激情、农村工资低,学生很多无心向学,难教,学校随时有撤并的危机,很多老师都在县城买了房,孩子在县城读书,多数都想调到县城。珠三角发达城市也经常来挖走山区县的老师。
四、农村学生缺乏学习氛围,学生少,圈子也少,某个学生比较调皮就会影响到很多学生,学生少,加下不公布成绩,也缺乏一种追赶的动力。比较注重学习的父母都送孩子进县城读书,留在农村的多数是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或者对小孩学习持放之任之态度。
五,城市与农村的教育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农村中拔尖去到县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样县城区域整体与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样。我女儿在农村20多名学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县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现在不允许这样排名了。
六,农村中有不少有优质潜力的学生,城市也有不少资质差的学生,但整体上,县城的学生素质要比农村高, 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先天不足,农村中的学生冒尖越来越难了。
说的几乎全对,只有一点不对,就是关于“农村工资低”。正确的是:
农村老师工资和城镇里的一样高,甚至比城镇的还高。为什么?因为国家有政策:申报职称(特别是高级的),城镇老师要很多材料,比如什么课题、什么优质课获奖才能申报,农村老师的不用这么多,可以宽松申报。宽松申报意味着,容易得到更高职称,更高职称意味着更高工资。
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城镇,城乡结合部怎么算,各地一般用某环城公路划分,指定一条环城公路,内的是城镇,外的是农村。本地一个老师,所在的农村小学正好就在这条环城公路外一点,上下班直接走环城路回家。这老师美滋滋地说:让我调到城里学校,打死我不去。原因就是在农村学校申报职称容易多了。当然这种容易是近两年才开始容易的,在六七年前的话,一样的困难。
细分下来,不能一刀切说农村留不住老师,至少上面这个例子就容易留得住老师,前提条件很特殊,那就是:有便利交通、距离城镇不远、又符合农村学校的划分。这种农村学校留老师不难,但这种学校少,所以普遍来说总体来说,农村学校是不好留老师的。
原因在于:
1、“农村收入低”,不是工资比城镇老师低,城镇学校还有其他福利,这点福利虽然不多,完全比拼不过农村校容易申报职称的好处,但这是各种原因中的一个,蚊子腿也是肉。比如很多城镇小学有食堂提供早餐,农村小学一般是没早餐吃的。早餐钱不多,但生活的便利性却提高了不少。
2、农村学校的老师,要一人身兼数职,通常农村小学老师只有两种: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什么的全部是兼职,而城镇学校的一个好处是,老师不用兼职那么多,语文老师可能仅仅上语文(城镇内的顶级小学),也可能兼职美术音乐(城镇内的一般小学,兼职这些通常不上的,或者只上半节,然后说拿作业本出来),城镇校的英语课基本是专人上的,农村的英语课基本要么语文老师上要么数学老师上。兼职多的,工作不轻松,也就不愿意在农村当老师。
3、交通不方便,地方偏远。现在大家收入都不是很高,老师们大都是骑两轮车上班,下雨披雨衣,按此下雨天去远的农村校上班,你可以想象难度如何,路程远了即使有雨衣也会湿身。在城镇里上班,距离近,淋点雨没事,湿不到哪里,再不行,偶尔遇到大雨,咬牙打车上班、公交上班,或湿点身情况不多见就算了。在农村,你打车上班那个路费就贵多了,至于公交,农村路线的公交上班时间没老师早。由于路程远,农村校的老师中午是不回家的,在学校里就地方便睡个午觉。城镇老师中午可以回自己家睡觉。
4、总体农村校学生不想学(和家庭管教有关),老师没成就感,甚至被社会误会成是老师不努力,才导致学生成绩上不去的。谁都不想背着黑锅两头受气。
这些吃饭、交通、购物(半路爆胎了维修便利性、偶尔上班时生病了出来买药的便利性)、淋雨、午睡、成就感,这些本来都拉不上台面说话,单独看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汇总起来就重要了,一粒米不多,很多粒米组合起来就是一碗饭的数量。综合起来达到一碗饭的程度后,大学毕业生们就不喜欢去农村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