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云南山区农村的,我讲一点该县农村基础教育的情况
【本文来自《我去顶岗的农村学校,班里考得最好的姑娘,她的分数放到城里,应该是倒数的那一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重要的是提高乡村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水平,而不是把他们强行拉进大学陪读。
我的老婆是云南山区农村的,我讲一点该县农村基础教育的情况。
1.最后一批脱贫的县,山大沟深,当然是贫困的,2006年以前有村小,村小就是一个回村的军人教一到四年级所有课程,然后五六年级是支教的老师来教,后来关了以后就是到镇上上学,镇小比村小有了很大的进步,优点是多了不少设备,也有一点点课外书,缺点当然是缺老师,尤其是英语没什么人教。初中在县城读,高中也是在县城,通常老师可以保障一个班三分之一的孩子努力冲击大学,一部分就是鼓励分流到技校,也有一些去了对口支援的上海,去国企当工人。大部分出去打工了。
2.本文的作者看到城乡差距感到惊讶,前些年差距更大,这几年已经通过扶贫攻坚缩小了一些,我的女儿是2010年左右读的小学,那时候经常要帮着修路,要帮着种学校的田,养猪等等,学校里的猪用来补充师生营养,种粮食是为了换些钱补贴预算,吃的就是红豆配酸菜,因为要干活,所以学习的时间不会像城里这样充裕。如今孩子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经常参加劳动了,国家还给配了营养餐,吃的要比前些年好多了。
3.作者认为农村孩子没有学习主动性,这当然是错误的,我和他们村走出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有交流,他们当年学习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奔着大学去,因为大学出来就是国家干部,就农转非,能为国家做事,有些大学都免学费乃至补贴,能给家里寄钱,比如师范,比如农林水地矿油,比如军校,心里动力足。大体上就是从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因为他们很迷惘,家长也很迷惘,社会变化太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干什么,大学进去了也还是要自己找工作呀,最后家长得出的结论就是打工比较靠谱。
4.和很多孩子聊天,他们的梦想是当兵,当公务员,但是发现名额很少,丧失了信心,退而求其次是抖音卖货,游戏主播之类,前些年还有想去考艺校的,去横店当群演的等等,实际上最多还是做了产线工人或者服务员。作者说到的校园暴力,这个都是有的,比这个再严重点的也有,老师的说法是,他们的家长往往在城里混的特别惨,给了孩子比较大的刺激,提供不了孩子正确的努力方向,导致他们对社会彻底逆反了。从我的实际了解来看,农村出现阶级分化加剧了这些现象的发生。比如女儿的某同学说,他们村修的最好的房子,是个去珠三角某地给一个老板做了那个的人修的,那个人比较高调,孩子也很高调,喜欢嘲笑那些家里很穷的村民,很多村民没有办法向孩子解释这一切为什么会是这样,结果发展到学校里这个女生和一些伙伴把那个人的孩子给打了,结果留校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