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初心,不仅是点燃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知,还有引导当地的社会氛围

【本文来自《儿子的同学去云南偏远贫困地区支教一年:结束后他非常失望,觉得自己做了无用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学习是要有氛围的。最重要的氛围是一村、一乡、一镇、一社区的氛围。这个氛围是孩子们的父母辈的父老乡亲们的意识一点点建立和积累起来的。

支教的初心,不仅是点燃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知,还有引导当地的社会氛围。

那里的父母和孩子不像我曾经插队的中原农村,经过了上千年的生活教导,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虽然必有懒散的学生,但长辈都是督促勤奋学习的。

作者所在的村,他们出外打工的父母应该已经认识到这个道理,只不过看护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还没意识到。当这些孩子再出去打工时,就会明白,时代已经变了,知识不足处处难,他们终会想起你的教导。

教育向来讲究因材施教。支教不能拿城市的一套去要求他们。既然他们现在还停留在混口好饭,那就应该先重在分类教育和职业教育,让不喜欢普通教育的孩子能学门感兴趣的职业技能。

2021-08-04
社会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想‘打下’中国无人机?不可能”

“上演发癫闹剧的美国,正给中国让路”

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