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爱情崩了,但别急着骂他渣男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谁能想到。

去年的黑马《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还没开播就直飚9.7高分。

接着,却每播一集就掉一分。

终于,在大结局的时候,迎来了不及格的4.7。

飘在写第一季的时候——快 把 他 俩 锁 死 恨不得安利给周围所有人。

可这第二季的不争气,实在有点意料不到。

500

打开豆瓣的留言,满满戾气——

骂导演的,后悔的,心碎的。

500

500

500

但,不论好坏, 普吉岛的夏天,算是永远结束了。

看过大结局,平心静气之后。

是时候跟你们聊聊这个曾经的辉煌,如今的意难平。

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2

(以下简称《以2》)

500

想起去年10月22号之前,“BKPP”还是无人知晓的小透明。

剧播完之后,他们彻底红了。

组着CP,享受粉丝们的尖叫。

也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国内到处都有自发的应援组织,BKPP风吹遍重庆解放碑,成都,上海、武汉、郑州......

500

500

BKPP也真是疼粉丝,跟着应援会来回跑。

在ins上回应粉丝的热情。在泰国百丽宫的应援大屏幕下,打卡签到。

500

然而,戏外虽甜,第二季的刀扎得粉丝生疼。

可谓期待越高,摔得越痛。

第二季编剧换成了电视剧版《天才枪手》的托萨风·利安堂(之后简称P'Meen)之后,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客观说,他的确带来了一些新的角度去讨论普吉岛的美少年之恋。

但,又因为短板过于明显,将《以2》从泰腐的天花板变成了棺材板。

那么问题来了——

1、为什么《以2》沦落如此境界?

2、骂《以2》的时候,我们在骂什么?

u1s1,飘并不认为《以2》一文不值。

500

在《以2》的预热阶段。

nadao放出了一部先导片。

由原来导演纳卢拜·库诺执导,自然,还是原来的味道。

(没看过《以1》的,看了这个先导片也能直接入坑)

镜头对准了欧儿和阿德准备去上大学前,在普吉岛最后一天的故事。

500

虽然只是个小番外,但也弥补了《以1》很多没说完的故事——

比如两个小情侣腻腻歪歪地,一起睡眼惺忪地从床上醒来。

两个人一退一进。

只想讨要一个早上的亲亲。

500

或是,在路上撒娇。

欧儿要阿德在大马路上,给自己一个落在脸蛋上的吻。

可,阿德这左顾右盼的样子。

说他害羞也好,或是,没胆子应对世人眼光也罢。

这种欲盖弥彰,也是足够的甜。

500

但,这个小番外里也出现了一个并不讨喜,甚至,有些尖锐的词——

变了。

阿德跟欧儿再想着回之前的补习班看看,却发现已经大门紧闭。

变成了私人住宅。

500

500

保佑自己考大学的小寺庙。

却在抽出了个下下的签——

500

所爱之物 终有散时

500

两人的私人沙滩,如今也挤满了游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给谁都觉得失落。

500

500

变了。

周围的一切,随着这两个少年的成长,也一起改变着。

500

500

500

500

500

这些伤感的变化,只能让人不得不接受。

但,只要爱情不褪色,就好了。

500

有了这些铺垫,当《以2》开始的时候,观众也默认,考上大学之后的阿德和欧儿,已经不一样了。

长大了,也拥有了激情夜晚(懂的都懂500)。

500

妈妈也默认了他与欧儿的关系。

甚至,也把欧儿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500

就连阿德,在第一部里只在海底偷偷的亲吻。

到了第二季,也敢在水族馆之下,当着许多人的面,吻上了欧儿的嘴。

500

当踏出了普吉岛之后,他们的人生自然有了另一番变化。

如果仅仅是变得甜了,观众自然买单。

看下来却发现,有些出离了“甜”的轨迹。

比如,欧儿准备放弃当演员的梦想,转学广告学。

500

要知道,欧儿的这个名额,可是阿德当年特地拱手相让的。

这下,说放弃就放弃了。

500

而且,当年欧儿也答应了阿德。

要与他站在一起,出现在同一张海报上,甚至还要一起问鼎奥斯卡。

500

500

爱的人去学广告,这无疑是一种抛弃。

当演员这条路,突然只剩下阿德一个人单打独斗。

阿德突然觉得坚持这个梦想,还有点可笑。

500

到了大三之后的两个人,更是有了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生活轨迹。

阿德还是那个一根筋只想当演员的男生。

看各种晦涩、冷门的话剧。

欧儿却变了。

买了车,换了发色,转了系之后的他,在演戏、看戏这条路上,也与阿德渐行渐远。

500

500

阿德和欧儿,两人从思想、兴趣到生活上,都有了一个大转变。

甚至,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他们之间换了另一种相处模式。

我的生活,自己坚持。

你的生活,我不干预。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你说,这是爱么?

是的。

这份爱虽然可以包容,原谅,但在这份爱情的背后,还有着他们各自独守的寂寞,和渐行渐远的理想。

当现实跟理想开始相碰撞时,你不得不在其中选择一个。

可以为了爱情,放弃梦想。

也可以为了梦想,放弃爱情。

这不过是个人选择而已。

其实,如果细看就发现——

他们爱情的分崩离析,早有苗头。

欧儿为了证明自己对阿德的爱。

在手上纹了一杯茶,因为在泰语里,德(Teh)就是茶的意思。

500

作为乖乖牌的阿德,第一反应是,你爸妈不会知道么。

在面对欧儿的追问之下。

阿德脸上的微表情就已经说明的很明显:他拒绝欧儿用这种方式对自己示爱。

可还得违心哄爱人开心。

500

直到吵架的时候,他才将这些不满全部宣泄出来。

欧儿的性格,比阿德要外放,所以,他也容易受外界变化而变化。

这是他敏感之处。

这是好的。

但,这也让阿德觉得他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甚至,因为欧儿的又一次背叛“表演”,而感到自己被欺骗了。

阿德的安全感尽失。

欧儿感到了自己被管束。

500

500

500

500

500

这并非是要分出谁对谁错。

而是,这两个人在未来的道路与成长上是,真的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

这是不可避免的。

就好像是一切都物是人非的普吉岛。

自然而然,你要面对这一切。

但,却让观众无法面对。

500

渣男

从第二集开始,《以爱2》的评分开始下滑。

但要说拍摄的镜头、演员调度,并没有那么差,它还是有细节的。

阿德与欧儿吵架时。

从屋里出来的一盆冷水浇在了欧儿的情侣鞋上。

500

500

可那夜,阿德的鞋却早就不回应这份爱情了。

500

或是,在面对一份自己也把控不住的感情时,阿德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

在明知自己内心,却不敢面对内心的小鹿乱撞时,他会逃离欧儿的手。

到了大三,对学长的感情快要吞噬自己的理智时。

他也会逃离靠近自己的学长。

500

500

虽然早就心猿意马。

但,曾经的底线是性取向,现在的底线是欧儿。

虽然这底线能不能守住,那就还是后话了。

在演员的表演上,已经很少再看到Billkin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了。

长大了,自然也要沉稳一点。

500

500

但用这样的眼神分手。

一来一回。

也足够痛心的。

500

在这里,并非要为阿德洗地。

毕竟,从《以1》开始阿德冠上了“渣男”头衔开始。

就连演员Billkin,也难逃粉丝的指责。

500

第一季的阿德,被设定为在性取向和爱情里进退两难的人。

他是自私的。

对自己性向无法确定时,他还特地找到了丹。

以非常直接的方式,逼迫丹示爱,只不过是想看看自己到底喜欢谁。

500

自然,这也伤害了丹的感情。

阿德在丹与欧儿的感情之间摇摆不定,也无疑是对丹的一种出轨。

他也是混乱的。

阿德在脑子不够用的时候,喜欢用“身体确认爱情”。

用丹的扶桑花内衣开始。

再到与欧儿拥抱时,触碰到胸时,阿德突然清醒过来。

500

500

他的爱情,与身体(欲望)有关。

到了第二季时,学长的出现,一方面是让他发现“演员”这条路有了方向,学长是可以依靠的路标;另一方面,他打开了阿德心里的某种欲望。

当这个潘多拉魔盒打开后,阿德对于学长的感情,模糊不清,是暧昧,是演员的移情?

这都有可能。

毕竟那个作为导演调教演员的吻,的确让他有了心理的反应。

所以,飘飘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

《以2》沦为4分剧,是该。

它失策的地方在于,并没能有让观众在第一部那样信服。

首先,剧本对于阿德这个角色并没能深挖。

其次,对于阿德和欧儿感情的崩塌,太过于仓促。

P'Meen想去讨论“阿德”这个双性恋在这样的爱情关系中的成长和思考,可他并没能力,和耐心,像第一部那样铺垫阿德和欧儿,去铺垫阿德和学长之间的关系。

所以,不论是学长也好,还是后来出现的前女友也好。

他都在以混乱、幼稚、粗暴地处理着自己的感情。

在花絮里,Billkin对“阿德”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是如此。

他发现一切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

那我还是回去吧

500

500

500

500

500

每一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自私。

让粉丝们直视这丑陋的人性,自然让人接受不了的。

飘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为了结婚,与蓝宇分手的“渣男”陈捍东。

在街上的一个偶遇,又搅乱了对方生活。

500

另一个是消失很久,突然又回来的前男友何宝荣。

就连黎耀辉发烧,还得让他起床做饭。

500

这两个人的自私不亚于阿德。

甚至也都是被前任原谅、接纳,重归于好。

可,你还是没办法只用“渣男”去界定这两个角色。

他们有深情之处,也有薄情之时。

他们也在体验生活,彼处生活不好,那就来此处。

而,观众能与他们有所共鸣。

是因为,在处理这样背叛的感情之中,导演们都巧妙地将这陈捍东、何宝荣在爱情里的“得到”与“失去”铺垫的足够厚重。

才能让一个角色足够立体。

那我们反观《以2》。

仅仅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套路一样。

可《以2》在感情上要表达的,跟所体现的,没有达到同一高度。

阿德可以出轨。

但,套路不要照搬第一季的老梗,两条腿碰在一起,就动心。

也不要因为躲在草丛里,反而就想亲学长。

这逻辑上,过于突兀。

就算P'Meen再想学着P'Boos效仿王家卫。

还是,有些仓促。

500

只能说,可惜了。

500

BKPP≠阿德欧儿

剧外的花絮里,飘反而嗑到不少糖。

PP有一场拿花狠砸Billkin的戏。

花絮里,他面露难色,实在不想下手,Billkin还得在旁边劝,打吧打吧。

但,戏一结束,两个人马上言归于好。

500

500

然而,BKPP的糖越多,粉丝们骂《以2》的声音也就越大。

甚至,不少人已经产生了生理上的厌恶,花絮里一看到P'Meen镜头,都要打上码。

500

也有泰国的粉丝站出来解释。

编剧P'Meen,其实是想从“出轨”、“背叛”中去考验阿德和欧儿之间的爱情,也想从此去证明他们的爱情成长轨迹。

出轨,是爱情里的另一种终结方式

难道我们就没有看过出轨剧么

500

但还是平息不了粉丝的气。

500

500

500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粉丝们义愤填膺地骂,究竟骂什么?

先骂阿德渣男,不守男德。

豆瓣里最高一条评论就是。

500

再骂导演。

翻墙在P'Meen的Ins下留言,甚至开始了对他的人身攻击。

500

但,如果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去看呢?

这剧情,就真那么不合理吗?

尽管这部戏必然有极大成分因为cp而红,但它本质还是一部作品。

我们没有将其当成不错的爱情作品抑或是同性情感关系探讨看待。

自然编剧也只是、只能为发糖服务。

无脑的谩骂,泄愤是可以。

但,骂之前,能清醒意识到,立场是什么吗。

很多粉丝站在了所谓的爱情的道德至高点,绝对感情洁癖——

双处双洁。

500

我们要看他们的第一次。

我们也要看他们的精神高度统一。

不能出轨。

出轨不能复合。

彼此憎恨,才足够解气。

因为阿德与别人接吻了,所以不纯洁了。

他又精神出轨了,所以他就是个渣男了。

而些粗暴的定义,将《以2》彻底开除普吉岛岛籍。

粉丝既要他们大尺度。

又不允许他们有别的欲望。

他们爱自己制造出来的阿德和欧儿。

甚至,还要投影在真人CP身上。

那些谩骂《以2》的观众,对爱情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双洁”。

对于更多的感情可能,只有简单的一句,不可以。

我们在骂《以2》的时候,在骂什么。

不过是赞同着那些腐朽的爱情观。

你脏了,就该死,永无翻身之日。

一部好的作品,我们捧到了高处。

但翻手云覆手雨之间,我们又踩上了一万只脚。

只是因为它不符合我们对爱情浅薄的理解。

什么是爱情——

可以是与女子相约的尾生,她不来,水至不去,他就痴痴地抱梁柱而死;

可以是白蛇那般,万千背叛,还是要为了一个许仙放下千年修行;

可以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唐明皇思念马嵬坡自缢而去的杨贵妃。

这些故事在说背叛。

但也都在说爱情。

但,哪一个故事限定了爱情,只有从一而终,毫无背叛,才能证明他们曾经相爱?

在豆瓣小组关于第五集里,有这样的一句讨论。

爱情的魅力,不仅仅是浪漫、誓言、轰轰烈烈。

还有在爱情陷阱里遍体鳞伤还是抑制不住想要见你。

500

阿德和欧儿的感情并非在证明,背叛,需不需要原谅。

而是,在一段爱情结束后,能否建立起自我认知,变得成熟一些。

你可以不喜欢。但,无需去恶意攻击,更无需将它恨之入骨。

毕竟这里,有着太多人的心血。

BK与“阿德”一起长大。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PP也说过,他与欧儿有着共同的感受。

他与BK互相成就,彼此相伴成长。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导演P'Meen想借这欧儿和阿德的故事,去谈论“爱情,之后”。

他并非停留在爱情至上。

而是,成长,理解,面对。

500

500

500

《以爱1》教会我们面对爱情。

《以爱2》,在展示爱情的另一面,另一种可能。

不一定是美好的,可能是彷徨的,不被接受的。

也不一定只有无尽的憎恨。

而是,面对痛苦,用爱调节曾经的伤痕。

这才是“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这才是,人面对爱情的模样。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2021-07-05
文娱 影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奶茶出海,美国人也学会说“要几分糖”

“当年李鸿章访美被震了,如今外国人来华被惊了”

联合国:谢谢,中国!

欧美撺掇换下中企设备,德国要拿出165亿元

透过“菜篮子”工程,看到中国式经济学的关键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