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展望未来的,我国50年代有本《科学家谈21世纪》,作者有李四光、华罗庚等
【本文来自《黄易是不是穿越文的祖师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要说最早,1960年20岁的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才是中国最早的穿越文,那时候黄易才8岁
单纯展望未来的,我国50年代有本《科学家谈 21 世纪》,作者都是当时各学科带头人,包括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等。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挢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有人说,将来飞机多得不得了,人人都可在天上飞,还要什么火车、汽车,更不需要桥梁了。我想不见得。飞机的速度虽无止境,但地球还只这么大,而且人口也在增多,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这就不能不发挥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潜力了,因而桥梁还是少不了的。不过,那时的桥梁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象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它们拼装成为桥墩; 在桥墩上把它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轻松的土质中,可以放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釆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茅以升
这是 2049 年,一群孩子在出神地听着老师讲述前一个世纪的情况。老师说:
“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大不相同,很多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那时绝大部分的地区种着‘庄稼’,其中有的是水稻,有的是麦子、玉米、大豆、棉花……跟我们现在长满了花果的田园大不相同。”
老师每讲到一种“庄稼”,教室的电视屏上就出现一幅幅布满了水稻、麦子、玉米的田野景象。
“为什么那个时候必须种这些东西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以及以往的很多年代,人类的食物完全依赖着动物和植物。他们不得不经常地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在前一个世纪的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们在农业上摸索出了一套丰产的办法,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从此我们就不愁衣食,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开端,尽管我们在此后完全用机械代替了农业上的手工操作,节省了很多劳动力,但并没有能够摆脱对于农产品的依赖;尤其是在食物方面,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吃的还是动物和植物。”
“老师!那时候的人,是不是象动物园里的老虎吃鸡一个样,咬得鸡呱呱地叫?”一个大眼睛的孩子站起来问。
“不完全是那样。”老师说,“那个时候,人们先把猪啊、牛啊、羊啊、鸡鸭啊……宰杀了放在市场上供应给大家,此后还要加料煮熟了再吃。”
“人类象现在这样生活,还不过是本世纪的事情。在 20 世纪的末期,我们开始住在不用木料盖的房屋里,穿着全部由合成纤维做的衣裳。到了 21世纪初,由于生物化学家和化学家的努力,人类第一次掌握大规模制造蛋白质和其他复杂物质的方法, 开始在工厂里用简单的原料,象空气、水、碳一类的东西来制造食物:最初,这些食物是搀和到天然食品里用的,因为那个时候制造的食物,还不能符合美味可口的要求。但是这些缺点不久就都改正了。现在我们不但能够模仿天然食品,而且还能生产一些比天然食品更完美的东西,象上星期刚出厂的 248 号浓汤,是特别为孩子们制造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你们吃过没有?”
——沈昭文
书中的几段
打开APP查看3条评论
评论3条
ok不提交
2021-05-29 21:55
ZORRO
2021-05-29 20:38
这本书我也看过。暴露年龄啦。
但是,楼主摘要的内容一点也没有印象。
我只记得有一段,上海郊区什么人民公社养的猪很大。
您弄混了吧?不记得有养猪的内容啊。
这本虽然是老书,但是是我最近几年才看的,超星上有很多老书。
ZORRO
2021-05-29 20:38
这本书我也看过。暴露年龄啦。
但是,楼主摘要的内容一点也没有印象。
我只记得有一段,上海郊区什么人民公社养的猪很大。
ok不提交
2021-05-29 16:37
变成主帖就再贴一点。
有些想法是有些超前。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你忽然想起约几个朋友一同到郊外去旅行。你急忙在写字台上随手拿起小小无线电话机。它只有香烟盒那么大,重量约 200克,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接通全国、全世界。要国内的只要一拨号码,就能
迅速地接通;要国外的,可以叫国际长途电话台转接。地球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这种电话机。
车站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最吸引人的是漆着奶黄色的那辆流线型的汽车。车上没有窗子,也没有车门拉手。车身是用塑料制成的。你和林林、小梅三人刚走近汽车,“嘶一”地一声,车门突然自动打开了。你们既
高兴又惊异地跨进车厢,坐在软绵绵的弹簧椅上。汽车是透明的,外面的东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汽车在公路上疾驶着,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时,你发现汽车里怎么没有驾驶员?这个谜很快就被揭穿了:原来汽车里装有自动驾驶的雷达设备。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或者碰到狂风暴雨时,汽车仍能正常地行驶,而且速度也不会减低。
你又发现汽车上没有内燃机装置,这也不必惊奇,因为这种汽车是用无线电高频率电流来发动的。车上装有特种设备,可以收集无线电发出的电能。实际上,车上的发动机好比是无线电收讯机。发动机收到无线电高频率
电流后,通过能的转换,汽车就向前急驶了。
——郁秉坚
世界上原子堆的数目会迅速增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我们相信在 50 年内,小型原子堆在大学的校园里、在医院里都将普遍建立,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治病,一部分弱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将会出现在百货商店里,任凭你去买来,随意加以使用,就象在今日的百货商店中去买无线电零件的情况一样。
解放原子能的另一办法,是利用在几亿度高温中重氢 (氘(dao)〕)的聚合,这就是近来常谈到的热核反应。50 年内,人们还有可能创造出在经济上合算的这样的高温装置,在其中大规模进行我们所需要的热核反应。在这里,用一升水就可得到相当于 350 升汽油的能量,海水中所含的重氢就足够我们使用亿万年,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50 年内,我们将制造出“热核反应火箭”,其中的燃料将是水中的重氢和在原子堆内制成的三氢 (氚(chuan)),推动剂将是锂,火箭的主要结构将用钛。这样的火箭可以带有足够的能量去漫游太空。因此 50 年内人类将会依靠热核火箭首次成功地到达火星,并且在完成任务后离开火星,安全地回到地球上来。这样往返需时约八个月。非常可能,热核火箭将是人们稳妥利用热核反应的开始,在这以后,将陆续出现大规模的热核发电站。
——卢鹤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