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正好与潍坊科技学院有交集,我来说说情况
【本文来自《“50%孩子只能上职校”恐慌背后: 谁在逆势突围? | 文化纵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们公司正好与潍坊科技学院有交集,我来说说情况。
首先说我们是科技企业,做呼叫中心的,我们在2008年就成立了呼叫中心班,学生实习、毕业绝大部分就在公司干了,我们直接在软件园成立了公司,给公司输送了很多人才。但这个班也就是3、4年不再办了,但是现在已经带动了整个寿光市的呼叫中心产业,不光在软件园,很多乡镇都有呼叫中心公司,从公司里也有出去自己干的,很多像滴滴公司都外包给这里的呼叫中心公司,而且政府现在的满意度调查每年还找我们公司承办,政府和学校确实培育起来了一个产业。学校、政府培训一个产业,不像想像里的,搞培训班就能带动产业,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谁都不会预测会不会成功,搞一个产业真的很难,但是不管是否失败都要去搞,搞了才有成功可能性。
其次潍坊科技学院的老校长,和以前带动寿光搞蔬菜产业和制造业的老书记王伯祥,都是实干家,老校长我也见过,没架子,可是被无良的商家在网上网暴去世了。各地得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不能是那种混领导的人。现在学院的立本、搞软件园、和企业和搞培训班都是他发起的
第三职业学院的孩子,不一定就干制造业,像我们就是做呼叫中心,另外学院还有自己的软件公司,我们和他们也挺熟悉的,互相协助和合作,现在很多县一级的管理软件就出自这里的软件公司,已在新三板上市,人才不一定都是好大学出来,什么样的学校都能出来很多人才。
最后说一点,文章提到的什么智慧农业,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套,反正演示居多,真正实用型的只有到了企业才能看到, 这个寿光确实有很多真正在用的,不会那么炫酷。
还有我们在全国的项目中遇到很多从寿光走出来的农业公司,只要你们投钱,他们负责从建大棚、选种什么、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可以提成模式,也可以是服务费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以上想到哪里说哪里,逻辑有点乱,请观友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