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龙头:推进国际化布局,出海打破“天花板”

500

​  国际化布局是成为“Big Pharma”的必经之路,当前国内生物医药龙头已具备一定出海条件和能力。

  从国内市场来看,尽管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疗消费意愿仍在增长,在国家医保的多样化、深度调控下,医疗费用总盘子将趋于稳定或仅有小幅提升,结构性调整为主旋律;同时,国内医药政策法规及评价标准在加入ICH后逐渐与国际接轨,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从企业本身来看,中国龙头药企已满足国际规范市场生产、质量及合规的要求,产品结构逐步升级,从Generic->Me-too/better->First-inclass/Best-in-class逐渐演化,有望实现国际市场的License-out;从日本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国际化是小企业走向“Big pharma”的必经之路,中国以14亿人群的医疗市场底蕴及多元化产业链的厚度,有潜力及能力来孕育如辉瑞、阿斯利康、安进等医药强企。

  从资本市场来看,龙头企业在创新浪潮中享受的估值溢价或难以和在医保谈判下的利润窗口匹配,市场对创新产品的兑现能力预期有所下降,有能力将具有产品优势或价格优势的品种在海外合规市场破冰的企业,将继续享受由于天花板提升带来的高估值溢价。

  市场行情回顾

  2021年5月10日至5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6.83%,跑赢沪深300指数4.07pct,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医药生物七个子板均实现上涨,涨幅排名前三的是医疗服务II、中药II、医疗器械II,分别上涨14.22%、8.15%、6.92%,高于医药生物板块涨幅。截至2021年5月21日,医药板块估值为40.59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比2010年以来均值(39.50X)高1.09个单位。溢价率方面,医药板块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88.14%,溢价率较2010年以来均值(216.74%)低28.61个百分点。

  放眼全球,开启医药外循环机会,建议关注具有出海能力的药械企业:

  1.以License-out突破创新产品兑现能力企业-迈瑞医疗、信达生物

  2.以特色原料药赢得下游权益分成企业-博瑞医药

  3.以技术领先、与海外开发节奏较为同步的新兴产业-影像AI、肿瘤早筛-泛生子、燃石医学等

  风险提示

  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创新药物竞争提升;销售不达预期;政策落地具有不确定性,耗材两票制、耗材带量采购恐对行业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了解更多

2021-05-24
社会 财经 健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电车撼动了日本皇冠上的明珠”

哥总统撤换驻华外交官:破坏两国关系,殖民主义行为

关键时刻,意大利怂了

外媒傻眼:俄罗斯石脑油最大买家,居然是台湾

两党急催特朗普:还不续?分分钟就被中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