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袁隆平能作出杂交高产稻种的优异成就---从一件小事说起
转:今天袁隆平仙逝的消息一波两折,先是被某家新闻披露,遭到否定,很快官宣口正式发布。……
我想起34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与袁隆平相关的一件事。
那是1987年,我与教育部体卫司领导率中国中学生足球代表队去泰国参加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那次比赛,我们获得亚洲冠军,当地华侨非常高兴,盛情款待我们全体队员。
离开时,一位华侨稻米商送了我很多稻种,共11袋20多公斤。他叮嘱我,国内粮食紧张,泰国大米很好,产量高,希望泰国的高产稻种能够引回国内。
我回国后,以教育部外事局名义发函给各有关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我记得有中国农科院,北农大,东北农大,南京农大,华中农大,华南农大,湖南农科所等单位),袁隆平所在的湖南农科所是唯一跟我联系的反馈单位。
那是一天上午,我办公室来了一位年轻人,却生生地问道:谁是夏老师。
我答:我是。
他自我介绍说是袁隆平老师的学生,想来领七粒种子回去做实验。
我给了他两袋,四公斤种子。
虽然那时袁隆平尚未出名,但他与其他那几个高大上的象牙塔机构完全不一样,不但有回馈,还能大老远派学生从长沙到北京来索取七粒稻种拿回去做实验,而不是简单回函让我寄送过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难怪袁隆平能作出杂交高产稻种的优异成就。
记叙这段小故事,作为对这位从未谋面的水稻杂交院士与国家功勋人物的缅怀与哀悼。
袁老师走好。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