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片本没什么问题,但碰瓷爱国主义、碰瓷革命先烈,那问题可就太多了
【本文来自《张艺谋打破了爱国主义电影的“套路”,可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额 壮士息怒 我好像没夸集结号
抱歉,是我激动了。看到我引用的那句之后,一不小心- -
前几天刚和一个朋友对喷完集结号ww他的起手式和你这句第一眼看上去差不太多。不过他大概的意思是,剧情虽然不合理,但是电影拍得好,所以就没问题。
认真看完你的文章。
我觉得悬崖之上之流不是爱国主义电影,只不过是商业电影。
诚然,它的主题看似是“爱国主义的”,但是里面的人物塑造、故事背景,甚至服化道,都是为了更好地塞进戏剧冲突,这些戏剧冲突的目的不是为了丰满角色,是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票房。
举个例子,最近的觉醒年代,第二集,陈独秀被儿子在接风宴上痛骂,这也是戏剧冲突,但是树立起了陈延年的人物形象。
而悬崖之上呢,比如张宪臣和王郁的夫妻设定,为的是创造出戏剧冲突,比如因为看街上的孩子,耽误了时间导致被捕,其实毫无必要。
或者如金刚川,为了体现敌军飞行员的牛仔精神,硬是把抢渡金刚川的战役搞成了高射班和敌军飞机的1V1斗牛。看着很热血,很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即不真实,也不符合基本逻辑。
把人物脸谱化、标签化的好处之一是让观众可以用过去的经验来快速理解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拿日漫举例,那些流水账一样后宫番里,傲娇的基本都是金发双马尾,大和抚子的基本都是黑长直。这种做法就是图省事,是完全商业化的做法,用更低的成本把故事做出来,而非做好。
你说“至于督工对于编剧的整个批评,督工就是个外行中的外行,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不认同。
如果作品是全盘架空的商业电影,那也就算了,想怎么搞怎么搞。但是电影里出现了王子阳这个真实存在的人物,片尾还致敬了隐蔽战线的英雄们,就和金刚川、八佰吹嘘自己改编自历史事件一样,明明是个爽片,却硬要碰瓷爱国主义,那么,要求肯定就不一样了。
除了编剧,悬崖之上整个场面非常迎合小布尔乔亚的趣味,这一点督公已经批过了,我不赘述。
正面的案例,比如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很多时间如果我不把屏幕亮度调到最高,根本看不清拍了什么。这可是个儿童文学(虽然后期不那么儿童了),再看看窗明几净的哈尔滨,何其讽刺。
话说回来,还记得一开始的跳伞么?圆形伞是没法控制方向的,而那个跳伞环境- -|||如果真这么干,不出意外,乌特拉行动在小队出舱3分钟后就可以宣告失败了。
这部作品作为商业片,没问题。碰瓷爱国主义、碰瓷革命先烈,那问题可就太多了,我觉得督公喷的都算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