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种族宗教问题随笔之三:奥斯卡误区及其警示

 

中国电影产业能否超越美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不仅仅因为中国人的“赶超”精神,也不仅仅因为《湄公河行动》、《战狼二》、《芳华》等一批影片已经相继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而且因为长期遥遥领先独步天下的美国电影产业自身指导思想就出了大问题。第一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是在2017年2月27日落幕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随后因一系列事件风波而强化。我感到,那次典礼,有可能会成为美国电影产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我拭目以待,即将于美国时间2018年3月4日举办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究竟是矫正失误,还是变本加厉。

去年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为什么可能成为美国电影产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不是因为那次典礼闹出了错颁最佳影片头号大奖的史上最大乌龙,以至于“信封门”(envelopegate)和“奥斯卡砸锅”(Oscarfail)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一时跃居名列前茅的热词;不是因为把在世澳大利亚制片人简·查普曼照片当作已故澳大利亚服装设计师珍妮特·帕特森放上悼念环节;而是因为那次奖项颁发不是依据艺术成就,不是依据世界各国亿万观众的口碑与票房选择,而是依据肤色、宗教、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先入为主的“政治正确”。

对于一开始就是靠激烈市场竞争而奠定全球优势地位的美国电影产业而言,从长久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因为观众就整体而言不会因为“政治正确”教条而改变自己的审美观,不会因为奥斯卡评委会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吹捧而选择自掏腰包、花费时间为烂片和低水平艺人捧场,全球电影产业更不是只能吊死在好莱坞这一棵树上。而奥斯卡颁奖典礼本来是场娱乐业盛典,却从头到尾变成了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批斗大会,出席的艺人们狂热地竞相展现自己对政治的一知半解,又让人看到这种教条在好莱坞土壤之深厚,进而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全球影视产业中心能够迅速摆脱自杀性政治教条束缚而尊重事实,尊重艺术,尊重观众。

看吧!在那一届奥斯卡奖评选中,组委会从最初的提名环节起就大幅度提升了有色人种份额,不仅种族题材影片提名数大幅度增加(仅入围最佳纪录片的种族题材影片就有3部)、表演类奖项里提名了6个黑人演员,在“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幕后类奖项提名中也安排提名了黑人电影人。经过这一番操作,结果是最终得奖者中黑人和穆斯林所占比重都明显高于他们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美国国家概况栏目”2017年2月更新数据,截至2017年1月,美国人口3.24亿,其中非拉美裔白人占62.1%;拉美裔占17.4%,非洲裔占13.2%,亚裔占5.4%,混血占2.5%,美国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占1.2%,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0.2%(少部分人在其他族群内被重复统计)。54.6%信仰基督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犹太教,1.6%信仰东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兰教,1.2%其他宗教,16.1%无宗教信仰(少部分人群属于多宗教信仰被重复统计)。[1]而在第89届奥斯卡奖全部24个奖项中,有5个颁给黑人电影人,占比21%,相当于黑人在美国人口中占比的一倍半:给聚焦黑人同性恋题材的《月光男孩》颁发了最佳影片大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男配角奖,给从19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视角审视当年震惊全美大案的《辛普森:美国制造》颁发了最佳纪录长片奖,最佳男女配角奖全都颁给了黑人演员。

有两个奖项颁给了穆斯林:《月光男孩》演员马赫沙拉·阿里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伊朗影片《推销员》获得最佳外语片奖。不考虑最佳外语片奖,穆斯林在23个奖项中占比4.3%,相当于穆斯林在美国人口中占比的7倍多;考虑最佳外语片奖,穆斯林在24个奖项中占比8.3%,相当于穆斯林在美国人口中占比的近14倍。

毫无疑问,美国黑人在某些领域确有天赋,在篮球、短跑这类硬碰硬的竞技体育项目中黑人知名运动员云集,各国观众和舆论对此并无多少异议;但他们在这一届奥斯卡奖中获得这么多奖项,果真是因为艺术成就和实打实的观众票房业绩?无论如何渲染赞扬,无可掩盖的事实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在北美票房仅有2200万美元,以至于颁奖典礼主持人吉米·坎摩尔都调侃:“我知道《月光男孩》、《海边曼彻斯特》都是好片子,遗憾的是我没有看过”;[2]这一届奥斯卡奖收视率也比上年下降4%,创9年新低,自2000年以来,只有2008年颁奖典礼收视率低于这一届。

收视率如此低下,能否归咎于经济不景气、整个娱乐业市场行情不好、或是主持人表现糟糕?答案全部是否定的。

论宏观经济环境,与爆发次贷危机的2008年颁奖典礼不同,近几年美国经济走势领行发达国家,2017年全年美国经济更是交出了一份非常靓丽的答卷;

论整个娱乐业市场行情,好莱坞2017年进入颁奖季以来,无论是CBS电视台转播的格莱美还是NBC电视台转播的金球奖,收视率都比往年有所提升;

论主持人表现,评论家和观众对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吉米的表现、超过3小时的颁奖典礼设计口碑都不错;

……

因此,真正的问题在于那次奥斯卡奖评选奉行的“政治正确”教条背离了电影产业的客观规律。而且,在撕裂社会的大选之后,出席那次奥斯卡奖颁奖典礼的好莱坞艺人们的言行不是弥合社会分裂,而是全力以赴进一步撕裂社会;这种言行遭到特朗普粉丝痛批,[3]自是不足为奇,就是在我们这些中立外部观察者看来,也不以为然。在2016年竞选期间和之后,好莱坞女星中不乏人揪住特朗普私下几句话疾言厉色、义正辞严抨击他“不尊重女性”,但在2017年下半年以来席卷美国娱乐界、传媒界的“性骚扰”风波中,不止一个当初猛烈抨击特朗普的好莱坞女星和业界大腕深陷尴尬,也表明她们在这方面并无洞察力,随波逐流有余,却没有足以引领社会的价值。

去年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在2016年竞选后期率先公开为希拉里背书、号召反对特朗普的《今日美国》也与《好莱坞报道者》、《福布斯》等其它美国主流媒体一样,把奥斯卡领跑影片小众、美国政治空前分裂列为收视率下滑的两大主因,却不敢明言选择如此小众影片授奖的“政治正确”原则本身就是背离电影产业客观规律的错误。连正视问题都不敢,他们还能迅速解决问题、在国内外电影市场重整山河吗?

奥斯卡误区,中国电影产业之教训。中国国民收入增长已经步入足以支撑全世界数一数二电影市场的阶段,国内外业界普遍预计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电影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诞生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已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超越,我们需要汲取好莱坞的经验教训,包括他们深陷“政治正确”教条泥潭的教训;如果他们被“政治正确”教条牢牢禁锢而无法解脱,那我们就不要放过弯道超车的机会。

 

 

(初稿2017.4.4,修订2018.1.17,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附录:第89届奥斯卡奖得奖名单: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最佳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爱乐之城》

最佳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海边曼彻斯特》

最佳女主角:艾玛·斯通《爱乐之城》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月光男孩》

最佳女配角:维奥拉·戴维斯《藩篱》

最佳原创剧本:《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改编剧本:《月光男孩》

最佳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

最佳纪录长片:《辛普森:美国制造》

最佳外语片:《推销员》(伊朗)

最佳剪辑:《血战钢锯岭》

最佳摄影:《爱乐之城》

最佳视觉效果:《奇幻森林》

最佳音响效果:《血战钢锯岭》

最佳音效剪辑:《降临》

最佳艺术指导:《爱乐之城》

最佳服装设计:《神奇动物在哪里》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X特遣队》

最佳配乐:《爱乐之城》

最佳原创歌曲:City Of Stars《爱乐之城》

最佳动画短片:《鹬Piper》

最佳真人短片:《校合唱团的秘密》

最佳纪录短片:《白头盔》

 





[1] 中国外交部网站“美国国家概况栏目”链接: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bmz_679954/1206_680528/1206x0_680530/







[2] 《奥斯卡除了闹乌龙还收视低》,《环球时报》,2017年3月1日,第12版。







[3] 前阿肯色州州长、共和党人麦克·哈克比在社交媒体上辛辣抨击此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他说,观看电影明星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无知喷毒,还不如去作结肠内窥镜检查。哈克比还表示,如果这帮明星真的认为特朗普是个剥夺自由权利的独裁者,他们怎么可能还敢在全国观众面前嘲讽总统呢?“难道不怕报复?!”——引自《特朗普粉丝高呼“奥斯卡砸锅”》,《环球时报》,2017年3月2日,第12版。





2018-02-12
国际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